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六六章 交锋 (第1/2页)
国与国的“友谊”怎能当真? 东夷上下当初是抱着玉石俱焚的心思抵抗大周的士兵将领,虽说这些年来修生养息,老百姓安居乐业,渐渐有了国泰民安的兆头,但仍有不少人念着往日的仇恨,不肯罢休。//78小说网无弹窗更新快// 何况皇帝的野心,天下皆知!牺牲了胞姐的一生幸福,怎么可能容忍东夷仅仅是削帝号、降为国主,就能满足了?皇帝要的是把东夷纳入大周的版图,建立他的丰功伟业! 可恨俞清瑶两世为人,局限于身份、地位、见识,能帮助她的记忆不多。毕竟,一个骤然跌落云端的弱女,满心冤屈,开始想的只是替亲人申冤、告御状!随后就为最现实的一日三餐而烦恼,谁会吃饱了撑的,问起东夷,这个跟她八竿也打不着的小国怎样了? 仅有的,也是她做冰糖葫芦沿街叫卖时,偶尔听了人闲聊,记住了一耳朵—广平三十八年,修撰成功,而大周第一任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的“总督”,终于名正言顺的派遣到东夷,代表东夷彻底臣服。文成武德,皇帝的两大心愿在归天的那一年,完成了。 那闲聊的两人似乎颇为赞叹,称“史”上有此二事,便是青史留名的好皇帝,可以盖过毒杀亲、诛有功之臣的罪过了。随后·广平皇帝驾崩前留下“罪己诏”,悔恨杀戮过多·下旨不准活人殉葬,并告诫孙不许随葬童男童女—光是此举,就让多少老百姓感恩戴德? 俞清瑶通过舅父一家的亲身经历,还有在市井生存过的点滴判断,皇帝是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善用帝王心术的,甭管死前的罪己诏几分真、几分假,总之现在的皇帝,野心勃勃,且年纪越来越大——也代表他的耐性不多了。 最多三年。 留给东夷的时间最多三年·同样的,处在东夷与大周外交中心位置的景暄…···时间同样无多。~运气好的,熬到新帝上位,运气不好,恐怕就在这三年的风波诡谲中,丢了性命。 她帮不了他。 她只希望自己提到黎民百姓的一番话,会让这些上位者多一些忌惮。毕竟,每一次战斗,消耗的不仅是双方的财力、兵士生命,也会害得百姓流离失所。东夷五大世家能蒸蒸日上的发展·缺不了黎民百姓;大周也不想打下个千疮百孔、百姓死绝的东夷。 “哈哈,想不到这里还藏着一个忧国忧民的才俊,当真是社稷之福啊!” 朱亭众人一愣,连忙起身相迎。尤其是七皇,整理衣裳,恭恭敬敬的唤了一声,“端王叔”。 没错,来者正是端亲王!他一身朱紫色织锦四爪锦袍,头戴金冠,腰缠玉带·五官分明、眉目湛然,本就芝兰玉树一般的姿容,此刻在众人尊敬的行礼的对比下·越发出众,显得贵气凛然,不可亵渎。 旁人犹可,徐侍郎父亲三人受宠若惊,区区一个赏花宴,能得两位天潢贵胄亲临,这是多大的体面!便是淼淼的水榭后头,众多女眷听闻端亲王亲来·也多了不少惊叹声。 因端王早年曾拜了几位大学士学文·诗名在外,是当今皇族中第一学问人·有几位女眷大胆的命人送了花笺来,上面是几首新做的诗词·请他品评。 东夷二皇身后的幕僚,见大周女如此不避讳,哼哼两声,似有不屑。待听到小厮,当众随意抽了几首,声音清亮的大声读了,不得不承认,一首更比一首的佳妙-好词,若是埋没了才是明珠暗投! “不知是哪位府上的千金,做得如此好诗?” 那小厮笑呵呵的把花笺给了他,只见没有落款,而上面的字体一致,可诗词的风格明显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可见是被人抄录下来,才穿到外面来。~ 目的,自然是不泄漏女眷的闺名,同时,也宣告了女眷中不乏才学不下须眉的巾帼! “呵呵,好叫阁下得知,我大周女自幼精心教导,德言容功,针凿女红,诗词书画,样样皆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却不似东夷,听说无论家贫家福,都有“洗儿”的?说什么‘养女儿是给别人家养,养儿才是自家的?,啧啧,人人都洗儿,岂不是都没了媳妇!我们大周,看重媳妇更甚与儿,一个好媳妇,孙好三代!” 东夷还有裹小脚的陋习,生女儿养到四五岁时,把好生生的脚趾掰断,裹了厚厚的缠脚布,哪儿都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