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一章 生死相约(四) (第1/2页)
火无涯道:“这些蒙古鞑子好生蛮横,我与他们说讲‘百步穿杨’的故事,他们却说要撞沉咱们的小船。” 水游仙眉头皱起,沉吟不语。眼见大船越划越近,火无涯又道:“水游仙,你号称水中之王,须得想个法子,阻止蒙古鞑子的好,否则小船一叫撞沉,咱们都死定啦,只有你能活命!” 水游仙道:“这个好办。”往腰间一扯,摸出一柄短刀,道:“火无涯,你快走,我下去看看!”将短刀衔在口中,“扑通”一头扎进水里。火无涯喜上眉梢,对茫茫大海叫一声:“水游仙,有劳你了!” 转身入舱,命令船夫快快划船。 弓未冷见水游仙投入水中,心里大惊,对忻都道:“将军,水游仙名震江南,水上水下,无人能敌,他若靠近大船,在船地凿个透明窟窿,那便糟糕了。” 忻都身披锦衣,拔出腰间弯刀,往前一指,高声道:“大师说了,这南人很是厉害,千万别让他靠近我们的大船!” 传令下去,停住大船,吩咐船上的水师潜去水中,手持嵌有倒刺的渔网,欲将他挡在船外。 船上的十四名水兵奋勇当先,应了一声,嘴中含了尖刀利刃,牵着渔网,投入海中。 大宋兴盛之时,蒙古人深居漠北,从未南下,是而陆战惯熟,水战却是一窍不通。正如扎合里所言,大蒙古勇士在陆地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可一到海上,便晕船得厉害。因而在蒙古人的军中,水师少之又少。 忽必烈西拓疆土,北定中原,南征大理诸国,所到之处,皆是望风而降,由是便欲开拓海外疆土,远征扶桑。 扶桑本是小国,疆土之小,仍多半皆由小岛组成。岂知蒙古大军去处,因天时地利,竟然伤折大半,灰溜溜回来。两次远征,均未成功,其中第二次,便由忻都指挥。还是以败告终。 忻都心高气傲,绝不服输,在殿前请缨,再次东征扶桑。若不是弓未冷得知他方从沧海下海,命布脱携书信与他,此刻他的大船恐已快到扶桑了。 忻都这次的三万大军之中,有一万是投降的南人,余下的皆是蒙古人,水师却只有一百人。除开充当船夫的士兵之外,便只有二十来名水师了。 十四名士兵投入海中,便往下猛沉,张开渔网,心知来人水性极佳,若是将其捉住献给将军,必有封赏。众人心中皆是这般想法,一时奋勇当先,拼命往前。 忻都与弓未冷心中略定。弓未冷手捋胡须,忻都按住腰刀的手不自禁松了开,见形意门那艘船越划越远,心中又是一紧。 十四人沉入深海,海面渐趋平静,也不知他们游到了何处。夜风习习,拂得弓未冷衣袍翻飞。此时已近五月,海风甚是潮湿,夜晚吹来,仍旧不免生凉。一个士兵“噗”地打了个哈欠,忽然间,只听得“咕噜”一声,海面便似炸开了的锅,不远处如喷泉般涌起一抹鲜红! 弓未冷、忻都等人心里一揪,一个人头已从涌血处冒了出来,定睛一看,正是一个蒙古士兵。 船上的蒙古士兵都吃了一惊,绷紧了心弦,一时间,偌大的 “咕噜……咕噜”又是两声响起。接着又有两具尸体浮上水面,不是蒙古人的水师却又是谁?过不多时, 霎时间,忽明忽暗的灯火之下,七八处涌出一大片殷红来。 船上之人,不谙水性,唯有远远观望,触目崩心,却也束手无策。弓未冷满面铁青,一言不发,从一名士兵手中接过一柄长枪,凝神以待。待得第十三具尸体浮出水面,他觑准方位,“嘿!”“嚯!”两声剧呼,长枪笔直射入水中。 “啊呀”一声模糊声过,一大股鲜血又从海底冒出来。众士兵见大师一击便中,正待惊呼,忽然水珠四起,漫天水珠之中,一人冲破海面,朝大船飞来。那人来得好快,顷刻间便飞到大船三尺之处,众人都未曾看清他的面目。 就在这电光石火之间,弓未冷蓄足十分力气,飞身上前,“嘿”的一声,奋力推出。岂知一碰及那人躯体,只觉软绵绵的,竟然毫无抵抗之力。 定睛一看,弓未冷目眦欲裂。敢情那飞上来的,竟然是第十四名士兵的躯体。他扔掷过去的那柄长枪,正插在他的左肩之上,深入骨髓。 蒙古士兵均觉魂飞魄散,不自禁瑟瑟发抖。弓未冷怒不可遏,高声道:“在水底下偷偷摸摸,算什么英雄?” 海面“波”的一声,探出水游仙的头来,他连杀了十四名士兵的性命,心下甚是得意,“嘿嘿”大笑道:“哈哈,我偏不上来,你能……” 他本拟说“你能奈我何?”这一句话,“奈我何”三字未曾脱口,弓未冷掌中真力一吐,疾风骤雨般朝他铺天盖地而去。原来方才弓未冷说的这一句话,却是为了激他出来。 “啪啪啪”三声震海之响,惊起千层巨浪,水游仙却已销匿得无影无踪。弓未冷大惊失色,道:“众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