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_第二百六十七章【一代女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七章【一代女皇】 (第2/3页)

身不由己的感受。

    相反,此时的武皇要坦然得多,在她的心目中,使用一个大臣就像使用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那样得心应手,那样轻而易举。

    使武皇感到吃惊的是眼前的狄仁杰已经衰老了许多,脸上挂满的是那种饱经沧桑的神色,没有改变的是他那敏捷持重的秉性,

    而行为举止则更加练达。这是一位不计前嫌静守而安的大臣,无论是在彭泽任上还是在魏州幽州任上。都有非凡的建树,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

    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前不久自己曾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题写“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予以褒奖并勉励。

    对身边的大臣,武皇历来都是居高临下。威严有加,但在狄仁杰面前,始终有一种由衷敬佩的感觉,一种无形中的亲近。武皇欣赏狄仁杰的超众才华和远见卓识。还有刚柔并济的性格。

    与其他一些大臣不同,狄仁杰在武皇面前不会邀宠,在同僚或者上司面前也不会曲意迎合。面对大是大非,他是一个有独特见解的人。一个能力挽狂浪的人,然而又是一个十分务实的人。

    对那些平庸无能没有主见的臣子。他会毫不留情的挖苦嘲讽,甚至嗤之以鼻。

    在这样一个足智多谋敢做善为的大臣面前,武皇会觉得,与其说是自己在影响着他,不如说他无形之中在影响着自己,

    尽管在一些问题上武皇有自己的看法,或并不赞成狄仁杰的意见,但很多情况下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对于自己来说应该是极为少有的。

    或许是同为强者和智者,或许是心灵的沟通,使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总能够有效地达成共识。

    像对待其他许多大臣一样,武皇处罚过狄仁杰,但狄仁杰在武皇心目中的分量却是身边许多被处罚过的大臣所不能及,随着岁月的增长,

    世事的变迁,武皇对狄仁杰的看重也在与日俱增,甚至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狄仁杰不可能没有城府,只是他可以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也可以用自己的人格尊严去影响别人,但却不会用自己的道德是非去评判和责难他人;他总是立足现实,总能从现实的比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虽然执着,但又不是一个抱住成规不放的人,国事当前,总能秉公舍私,体现出更多的大度和豁达。这正是武皇欣赏的。

    而最能同武皇心灵相通的是狄仁杰的大道治国,不拘常法的治国理念。“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

    “持大国者不可以小道,理事广者不可以细分,人生恢弘,不拘常法。”

    武皇仿佛觉得这不是狄仁杰所言,而是武皇自己所为!何谓大道?劝农桑薄赋徭省工费力役是大道;禁浮巧广言路杜谗口是大道;开科取士,放手招贤,

    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是大道;制朝律颁臣规设大典是大道;扫叛逆平贼寇除佞臣是大道;重社稷申大义灭故亲更是大道!然而,大道治国,大道无常法啊。想当年,当自己立志图治,

    破门阀举庶族,革陈规创朝纲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能够鼎力相助!武皇坚信,天下为能者所为智者所谋。她相信自己的智慧,

    然而,更渴望有更多的举大道,无成见,能除旧布新的天下豪杰;曾记得,在辅佐先皇的前前后后,身边缺乏的就是真心实意为自己出谋献策的智者贤者,

    那些同样以辅佐身份出现在先皇身边的遗老遗少们,他们有的是冠冕堂皇的亘古常规,有的是士族门阀的上流傲气;他们抱残守缺,排斥庶几,

    以至于自己不得不改弦易辙,把光明正大的治国大道。变为隐性的私家行为,

    变为叛逆的叛逆。用非常的手段虚张的铺垫掩饰自己的无奈和无助,并由此诱发非议和攻击。而这些只有狄仁杰能够认识和理解。

    面对眼前的狄仁杰。武皇一方面要抚慰这位朝廷功臣,另一方面是要听取狄仁杰对朝廷选人用人的意见和见解。

    因此,寒暄过后,武皇就对狄仁杰赞扬道:“狄国老以天下为己任,辅国安邦勤政慧民,得天下信誉,可谓劳苦功高啊!”狄仁杰回答道:“陛下言重了。能为国尽力为君分忧实乃臣之福份,也是臣之本分!”联想到武皇对自

    己的赏赐,进而谢恩道。“臣尽菲薄之力,愧受陛下重赏;为报陛下之恩泽,

    报百姓之厚爱,臣当鞠躬尽瘁!”武皇感叹道:“我武周有狄国老等诸多大臣鼎力辅佐,安邦国定边疆,哪有不强盛之理啊!”谈到治国安邦的话题,

    狄仁杰对武皇称帝后更加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由衷地敬佩:“陛下广开入仕之门,做到‘进用不疑,求访不倦’。大开制科,还要求臣下举荐人才,又可以毛遂自荐,使大批贤才得以重用。此乃我朝固本强基之源。”

    武皇道:“是啊,天下之广,庶事至繁。非一人所能周啊!”狄仁杰深有同感,接言道:“为政之本。必先人事。治天下者须得人才,

    得人才者得天下!”武皇对狄仁杰的见解大为赞同:“古人言。‘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

    朕自执政以来,就把广招贤才看成治国之本,天子之责,力求除旧布新,创殿试,设武举,拟试用,举天下之贤,得股肱之才。然有大臣言朕用人过宽过滥,不知狄国老有何见解?”

    多年的从政经历和以他对武皇秉性的熟悉,狄仁杰清楚认识到,武皇执政,既没有太宗李世民时代“太原元从功臣”,

    又不能名正言顺地放心使用朝廷旧臣,武皇所使用的只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