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三章 夜半议事 (第1/2页)
深夜,明珠和安王相拥躺在床上,悄悄话总也说不完,但终究是会累的,她闭上了眼睛,安然进入梦乡,安王亲她一口,她勉强还给他一个微笑,安王轻抚着她,待她睡得更沉实些,才悄悄爬起来,小心替她掖好被角,翻身下床,穿好鞋袜,披上衣裳,将桌上灯光熄掉,开门走了出去,轻声嘱咐门外上夜的侍女仆妇们注意听里面动静,万一王妃醒了,告诉她王爷有事去一趟德辉园,一会就回来。 然后他径直走下台阶,大步离去,一走出芷蘅院大门,立时从不同方向闪出几道暗影,簇拥着他,朝德辉院方向而去。 德辉院上厅,灯火明亮,荆风坐在厚厚的地衣上闭目养神,打坐练气,吕朋等府史都来了,福至正端进些果品点心,众人围着一炉旺旺的炭火,一边煮茶品茗,一边小声在讨论些什么事情。 安王走进来,大家起身行礼,安王示意都坐下,自己在主位上坐了,荆风收了势,调整好气息,也坐过来,旁边吕朋给他一杯茶,福至为安王斟茶,然后退到一边。 安王看着荆风道:“说说西北边境的具体情况” 荆风顿一顿首,说道:“如王爷所料,兵部尚书李源果然精于算计,西边防守的兵营被他动了手脚,除了主将未换,下边的副将、各级将军校尉甚至一部分兵士,都作了调动,换上的人都是他昔日部下亲信,对他颇有忠心,属下们虽然多方努力,并未打听到多少确切消息。” 安王点头:“能打听到这些已经很好了那主将还是郑将军,他可还好?” “郑家父子镇守西边多年,早树有威望,李源还不能擅动,但郑将军趁手的人基本上没几个了,新上来的将领他看着并不满意,前些日子,郑将军偶感风寒,一夜之间,竟病倒了” 安王有些意外:“病倒了?仅仅是偶感风寒?” “属下见到了郑少将军,他如是说” 安王说:“郑少将军与我少年交好,他必不至对你说假。” 吕朋说道:“王爷,卑职倒觉得郑将军这病来得蹊跷,只怕过几日西境主将也得换了” 安王沉吟着:“郑家父子镇守西境,保得一方平安多年,皇上屡次嘉奖,每年回京都单独召见,恩宠厚重,他们父子感圣恩,誓死护卫西境安泰,岂能轻易换得下来?除非……” 他盯看着面前小炉里烧得通红的火碳,神情淡然,声音冷涩: “除非他犯了大错,皇上降罪于他” 吕朋道:“郑将军为人清正,严以律己,郑夫人几年前过世,他连续弦都不要,声色犬马一样不沾,带着少将军,全心只在防务上,要想寻他的错,难得很。皇上一代明君,最能识人用贤,必不会轻信谗言,做下错误的判定。卑职认为:李源悄无声息换防,自然是为庆王图谋不轨作准备,只是,他如此频密、大批量地换人,却是为何?郑家父子带兵历来严谨,强将手下无弱兵,用得着他兵部尚书来插手换汤换药?何以北边不换?只动了西边和南边?” 安王笑笑:“他是兵部尚书,兵权不在他手上,他却可以忖度国防,整顿兵营,调动将领,他怎么做,总有理由,要分辩起来我们不一定辩得过他。不过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们要弄清楚他们何以这么急着换防,而且重在西境?从南昭国那边的情况来看,庆王欲有所谋动,但南边可提防得住,主将威武大将军许久安,庆王一力笼络,未见得就顺服于他,东边尚有东关候郑德阳,东关候虽是李源同乡,又是同窗旧识,此人却十分正直,忠于皇上,不一定肯与他们同流合污。” 府史徐怀锦忽然说道:“卑职怎么觉着,庆王如此紧张准备,似乎是在赶时间?” 吕朋点头:“像即将举事的样子。” 安王环视众人:“都有这感觉?既如此,大家警醒些,密切注意他的动静,随时牵掣,总叫他白忙一场” 徐怀锦欲言又止,安王看着他:“但说无妨” 徐怀锦说:“荆侍卫所说西境外出现的那股骑兵,精壮彪悍,来无影去无踪,连日只是盘踞于境外山丘沙壑,似乎是在等人,卑职想,此种情形前次和月国大王子来朝时,也出现过一次,这次那些人又来,是否与那位拦住王妃车驾的和月国人有关?那人呈上书信之后,王妃将之遣走,并严令不准跟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