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嫡子身份 (第2/2页)
留下转圜余地的态度。 这种情景之下,亲信这种存在,就很合用了。 李素毫不客气的,将自己对王氏的不满,推到了“李七”的撺掇上。 这样一来,纵是他今日说的这话儿,被李虎跃添油加醋的卖给了李铭的平妻王氏,他也可将李七推出去,自己,全身而退。 在德平伯府,撺掇主子们内斗的下人,尤其是李七这种,家生子下人,并不会被径直取了性命。 情节严重,无法得主子宽恕的,才会被贬去杂役做事。 偶有府上主子,需人顶罪的,亦会自杂役里抽签,择人替死,不过,自德平伯李铭接任族长以来,这种情况,几十年里,只发生了三次。 若主子“宽宏”,不与他们这些家生子下人计较,他们,至多被罚几年月俸,再挨百十鞭子。 当然,生活在德平伯府后院的主子们,大都是“宽宏”的。 一来,这些家生子,本就是被推出来顶罪的,压根儿不该遭受惩罚。 二来,这些家生子经数代繁衍,早已在后院里盘根错节,一脉所出的兄弟姐妹,效忠于不同派系主子的情况,数见不鲜。 倘有主子“小气”,对这些人中的一个,施以极刑,这位主子,必会成众矢之的,遭一脉家生子下人,群起而攻之。 俗话说,三人成虎。 若一脉的家生子下人,皆向各自的主子撺掇哭诉,或添油加醋的指某人不好…… “宁枉勿纵”这个词儿,就会成了某些主子的虑事准则。 说句不好听的,在德平伯府,除了李铭,还真就没有哪个主子,敢不做任何准备的,对这些家生子下人下死手! 倘不能连根拔起,就不要跟家生子撕破脸皮。 这是所有生活在德平伯府后院的夫人姨娘们,最先教训给自家子女的事。 “李七是个忠仆。” “你性子急,与人交往,亦不擅转圜。” “他只这样对你告诫,而非明言你姨娘的死,应也是怕你一时冲动,跑去跟那王氏拼命。” “须知,那王家,虽不是什么武勋世家,但其沉淀百年,终究不是你凭一己之力,可以撼动。” 听李素跟自己表明态度,李虎跃满意的点了点头。 王氏已经四十五岁了。 纵不曾断了葵水,也难再有身孕。 而且,自多年之前,李旌德收买李铭亲信,被乱棍打死之后,李铭,便再也没进她的院子。 虽说,这些年,李铭对李岚起颇多扶持,但告诫和警示,却从未断绝。 李铭,不是一个,喜欢多次重复一件事的人。 但单只是他,就在近些年来,三次听李铭“提点”李岚起,要以李旌德为戒,不要等做出了,触犯家规的事,才后悔莫及。 “殿下那边,素会竭尽所能。” “可哥哥也知道,殿下多疑,有些事,恐难……” 李素自不会让李虎跃知道,他手里,也掐了一本暗帐。 而不让李虎跃知道,他手里有暗帐的最好方法,就是对李岚起的罪名,表现的“一无所知”。 “只靠空xue来风,自难成事。” 李虎跃要的,就是李素会向翎钧“谗言”的许诺。 此时,听李素这般明确的表了态,他自然,也会向他表明“诚意”。 当然,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他的“诚意”,李素早已知晓,而且,早已做好准备,借着他的“东风”,对李岚起落井下石。 王氏,是害死了他姨娘薛氏的罪魁祸首。 王氏的长子,已被李铭乱棍打死的李旌德,是想害他殒命未遂的屠夫。 这些事,他从未忘却。 也从未敢,忘却。 “我听说,李岚起曾自现在的江南大营主事那里,得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的贿赂,与其同谋,害姜老将军坠马。” “姜老将军坠马后,腿伤不治,是他安排军中医士四营换岗所致。” “姜老将军告老还乡后,军饷一直未能拨发,也因他授意。” 李虎跃的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姜老将军重伤返乡之时,李素还没被调来江南大营。 他,只是个燕京无事的从六品校尉。 这种事关“一族安危”的机要秘闻,若无李虎跃这种,消息来源广泛,又母族强盛的世家嫡子“泄密”,他根本无从得知。 原本,他拿了暗帐,已觉自己掌握了诸多把柄,未来前途无量。 然现在,听了李虎跃说,李岚起所收贿赂中的一笔,就可牵扯出如此大的“事件”,他才明白,他之前,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还好,他没有急于求成,过早的与那暗帐上的人联络,不然,他现在,安有命在? 李虎跃,是块极好的盾牌。 与李虎跃合作,只消略加谨慎,便可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令他得偿所愿。 虽然,需要让一大部分好处给李虎跃,但好处这种东西,从来都不适合一人独占,占得好处越多,需要担得风险越大。 有命要,也有命享受的,才叫好处,否则,便是催命剧毒,不是么? 李素知道,即便得了嫡子身份,他也没可能参与夺嫡。 爵位这种,需要拼上出身和性命争抢的东西,理应与他井水不犯河水。 前者,他没有。 后者,他不舍得。 他是个目的明确的人。 此生所求,唯有三样。 第一,为他姨娘薛氏报仇。 第二,官至二品。 第三,平顺终老,子孙前程有靠。 而这三样,皆只需得到嫡子身份,再借势得到各大燕京世家的认可,便可实现,无一处需他与李虎跃争“利”。 这可比他之前打算的,亲近和效忠三皇子朱翎钧,待其得登大宝之后,求特赦,外出立府,要容易实现的多了! “哥哥说的这事儿,可有实据?” 姜老将军曾对三皇子朱翎钧,有“救命”之恩,这在大明朝,早已不是秘密。 即便如今,姜老将军告老还乡,西北大营,也依然是三皇子朱翎钧的最大倚仗。 若翎钧明知姜老将军受害始末,却因未揭发,而使罪魁祸首逍遥法外,他必将失去,西北大营的支持,当然,极可能,还有隆庆皇帝的信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