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影后之梦 第三十五章回归 百合盛开 (第1/2页)
新书出炉:求收求推冲新书榜 重生.拐弯向右 . 随着7月1日的临近,大街小巷挂满了中国国旗和紫荆花旗帜,宛如一夜之间,香港便被一片中国红笼罩,那样的火热眩目。 行色匆匆,却不由驻足观望,看着特区政府前忙碌的工人安放那枚巨大的紫荆花标志,还有那些彩灯。 不知其他人是怎样想的,对安宁而言,除了回归的喜悦之外,还夹杂着一丝庆幸。在这样辉煌盛事的光芒下,还有什么人会去关注八卦周刊上那些无关痛痒的小道消息呢? 6月0日,被称为“日落仪式”的英方告别仪式在添马舰东面举行。夜晚降临时,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55年的英国国旗降落。 这座被人称作“不夜城”的城市注定要度过一个无眠的夜晚。无数的市民涌上街头,在迎接这一历史时刻到来之时,他们将自己也定格成历史画卷中的一点一线。 在跑马地,无数的香港艺人聚集一堂,还是第一次,汇集了香港与内地的艺人放声高歌,释放所有的热情。哪怕雨雾朦胧也挡不住人们高涨的热情。 这里,不是唯一的庆祝现场。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南京,在重庆,在华盛顿,在伦敦,在东京,在巴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无数的华人在这一天举杯同庆。 如同这在雨中也雀跃舞动的金狮与巨龙,抑制不下的欢欣与喜悦。 安宁穿着透明的雨衣,站在舞台上柔声轻唱:“夜幕低垂红灯绿灯霓虹多耀眼,那钟楼轻轻回响……” 目光所及,台下扬起的狮头下是张熟悉的笑脸。那是沈心火。今晚舞狮舞龙的队伍里是香港最好的龙虎武师,甚至有许多,已经升作武指,不作武师好多年了。却在今夜重新举起狮头上场作舞。 这里不是红馆,没有设置完善的舞台和音响,可,站在这样的舞台上却只觉得满心欢喜,抑不住狂跳着的心。 应该,有很多人都像她这样的欢欣吧? 汇演临近尾声时已经将近凌晨,却没有人离开。不论是观众还是艺人,音乐在响,却不知为什么,在这样的夜,却觉得有一种静谧的感觉。 远处的天空,绽放着无数美丽璀璨的烟花;大银屏上播放着交接仪式的画面;雨雾中,蛇样迤逦的军车,挺拔的身姿;在街对面,警察在街头替换着肩章上的警徽…… 不知是谁,第一个开始哭泣。仿佛是病毒一样漫延,极富感染力地让周围的人都泪光盈然。这哭声,带着激动,带着兴奋,带着喜悦,还带着一丝淡淡的不安与惶惑。 真的,就这样回归了,仿佛浮萍一般游离在外百年,就这样回归了。仿佛是第一次,这样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刻所代表的是什么。 抬起手拭去眼角的湿润。转目处,瞥见一抹熟悉的身影,目光一对,那人微微一笑,却抽身闪入人群,转眼就不见了踪影。虽然看似淡然,可临转身望向大屏幕的那一个眼神,分明带着深深的羡慕与沉沉的眷恋。 是阿中?这样的夜晚却仍然只能做个隐身于黑暗中的边缘人吗? 安宁垂下头去,心中隐隐掠过一丝轻叹。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映亮一夜未眠却仍显神采奕奕的眼眸。站在维港,这样望着飘扬在空中的特区旗与五星红旗,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不知是谁,把报纸传到她手上。不知是经过几双手传来传去了,报纸已经有些发皱,可这样捧在手上,看着报纸上的大字标题,还有那句“香港明天更美好”。不知不觉中,笑生双颊。 1997年7月1日,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当李美艳、李坤带着小乖在沙田运动场放飞白鸽时,安宁已经坐上飞往北京的飞机。同行的还有一众中港艺人。昨晚的表演,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在北京,还有更大型的表演在等着他们。 有些人,闭目养眼;有些人,窃窃私语;有些人,面目紧张到像是第一次登台的新人;就连一向沉稳平静的汪阿姐都抑不住兴奋的神情。也难怪,虽然个个都算是红遍娱乐圈的顶极艺人,可毕竟这次不是普通的表演,而是在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在工人体育馆…… 接下来的演出,每一场都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哪怕是人称天王巨星的几位也从未出席过样的大场面。 站在工人体育馆的时候,安宁也有些头晕。热浪扑面,除了天气外,还因那些高涨的热情。 会场里舞动的红旗,震天的欢呼声,整个会场就是一个热情的海洋。而这,还是晚会未曾正式开始之前的热身。 什么叫辉煌,什么叫宏丽,什么叫壮观,只有参加过国内大型活动的人才能说出一二。无他,人多就是力量。 不能说一点都不紧张,虽然表面上仍然谈笑风生,可到底心里还是异样紧张,连手心都在冒汗。虽然之前也彩排过几次,可那样的练习,较之参加tvb台庆时还差上许多火候。没有充分的练习,想不紧张都难。 悄悄和一会将要一起表演的哥哥说了,哥哥却只是微笑,也不说话,只笑着拉起她的手。十指交握,安宁便偷笑起来。平时出汗不多的哥哥,掌心也是微湿,显然是和她一样只是故作镇定。毕竟这样的大场面不是时时都有幸参预的。 一旁正在戴项链的巩莉回过头来唤了安宁一声,“我这个不懂唱歌的都还没说紧张,你们倒说紧张了,不是成笑话了。”其实巩莉的唱功虽然不是很好,可声音浑厚,自有一种大气。说自己不会唱歌,不过是凑个趣。 上前帮着她扣好项链的挂勾,一早熟悉,安宁也不掩饰虚饰。只是笑道:“我哪儿像巩姐一样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呢!紧张都很正常了。” “呸,在柏林时也没见你说紧张了,还不是人人夸你有东方的温婉。” “是啊,温婉,可没人说我像巩姐一样大气。”笑着调侃几句,紧张感却渐渐消散。 待相偕出场时,谁也看不出曾有过的紧张。一同出场的除了哥哥、巩莉外还有内地的歌坛大哥大刘幻老师和之前在香港经由王非介绍认识的那瑛等人。不过终究不是很熟,自然在他们面前会作出仪态万千的风范。 一曲,代表的是万千中华儿女的心声。不过对来自香港的艺人来说,这样唱着饱含政治含义的歌曲,还是第一次。就连哥哥,也不敢大意,最近一直都是在练习。可对安宁来说,前世记忆深处记得最深的未必是那些流行歌曲,而是那些经典红歌。 在刘幻唱罢前几句后,安宁深吸了一口气。上前一步,唱道:“香江女儿心随雁行向北飞……” 眼角瞥见哥哥含笑的眼神,最后一丝顾忌也消失不见。不管,这里是什么地方,都是可以让她放声高歌的舞台。 有了在工人体育馆的表演经历,再入大会堂时便没有了那种压在胸口的紧张感。 不知是否有政治因素,在大会堂的表演,安宁是和刘得华搭档。而一起表演的除了四大天王外就是王非、叶倩雯、林子祥,都是曾在公开场合支持回归的香港艺人。而且很有代表性的,林、叶代表了八十年代的香港歌坛;四大天王是九十年代的象征;王非是新一代歌坛天后;只有安宁,不是歌星,不过新出炉的六料影后,也算是能代表香港的娱乐精神了。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这次庆典活动,每一个能有幸出席的艺人都相当重视。就连作司仪的汪明全也笑言这是她从艺以来参加过最大的活动。 礼服,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