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后交底 (第1/2页)
ps:,,“”,给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更多支持 也就是在清绮园火光四起之时,面对洋人的枪炮威逼,他签下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想不到这么多年了,还能再见到昔年胜景遗存”仁曦太后哽咽道,“大行皇帝若是能得见国宝回归,不知该如何高兴才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敬亲王轻抚着铜兽首,话语中带着说不出的感慨,“今日国宝回归,正可为今日之鉴,显凤十年这事,尤率土臣民所刻不能忘记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大乾若不发奋自强,难保将来不再无蹉跌之日。愿诸位臣工洞悉天下中外真情,勿使务虚名而忘实际,狃常见而忘远图,则国家幸甚天下万民幸甚” “要说这法兰西国主也还是个讲究的人,送回来的,件件都是当年园子里的精品。”仁曦不动声色的笑了笑,指着展开的清绮园四十景图说道。 清绮园被毁前一共有一百多个园林群,但风景绘制成图的只有四十景。清绮园四十景图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这套图是根据清全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全隆九年8044年前后,由当时最著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人历经11年时间绘制而成。90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绮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法军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保存在巴黎国家图书馆里。并全部被盖上了该馆的馆藏印章,成为法国的“国宝”。而这一次出于中法交好的目的,法国皇室将这套煌煌巨制送还了中国。 清绮园四十景图在画成之后,由全隆御笔题诗,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清绮园四十景图所绘的建筑、泉石等景观皆为写实风格,所以看到清绮园四十景图就如同看到清绮园当时的盛况,仁曦今天让敬亲王和自己一起一睹这部画作。也等于让他参观了一回清绮园,可以说是格外的恩宠。 “六爷,你来看”仁曦太后指着“武陵春色”画卷上的一处园林建筑,微笑着说道,“六爷还记不记得这儿了” 敬亲王应声上前,来到了母亲身边,仔细地看了起来。 “臣当然记得,永庆长春那会儿原挂高其佩的画作一幅,是荣方十一年十二月奉旨收贮的。永庆长春的殿阁亦称山容水态,上面还挂着匾。这匾原挂在永庆长春后檐前,全隆四年正月遵旨移至屋内。向北悬挂。殿内陈设有铜药王佛一尊。永庆长春后殿还挂着一幅多子图,是全隆二十七年由徐扬画的。永庆长春最北之十五间房叫泉石自娱,此房荣方七年挂的御书茂育斋匾,后又易为水容峰翠,全隆五年最终定名为泉石自娱。永庆长春殿西北的小院叫做杏树院,这里便是太后接见臣等的春芳斋,这里是翰墨斋、思顺斋、积善堂和福寿仁恩” “六爷好记性,呵呵,昔年大行皇帝各妃嫔的寝居之处都在这里:永庆长春殿穿堂西侧三间便是我住的,我那会儿还是曦嫔,女子下屋即宫女的工作屋舍在南边偏西院里。后殿东三间、西三间分别住着敦贵人和容贵人。泉石自娱东头五间分别住着明常在、英贵人,西边三、四次间住鑫常在。杏树院三间正房住着玫贵人。又西北东院后正房三间住着丽嫔,前正房三间住着踌贵人。西院前正房三间住着婉嫔。各妃嫔宫女下屋都在就近南房或厢房。永庆长春各妃嫔寝殿里都设有床和火炕,铺地毡、床毡和帐幔、褥子,夏天天儿热的时候铺的是凉席。寝宫每年春季还要搭安秋千架”仁曦太后笑着说道,“多亏了林义哲,这些地方儿,现在都重修起来了,和原来几乎一模一样呢,六爷现在要是过去看看,说不定就会以为,又回去当年了呢。” 听到仁曦太后说起了林义哲,敬亲王禁不住在心里暗暗叹息起来。 “林义哲之才,天下少有,可惜去得太早”敬亲王叹道。 “是啊若是他还在,用不几年,这园子也修起来了,洋务也办起来了。”仁曦也感叹道,“这里放着的宝贝,多数都是他弄回来的,他这一去,我原本以为,法兰西国便不会再把当年从咱们园子里拿走的宝贝送回来了,不曾想法主极讲信义,这一次竟然把高宗皇帝的御制宝刀宝剑都给送回来了。” “噢竟有这事”敬亲王讶然道。对于法国按照协议再次还宝这件事,其实他从天津海关那里已得到了消息,但法国方面归还的这些宝贵的刀剑都有哪些,他并不知道。 “六爷请过来看。”仁曦说着,引敬亲王来到了一张紫檀木桌前,随行的刘晟印亲手揭开上面盖着的锦缎龙绸,十把金光闪闪精美绝伦的刀剑现在了敬亲王的面前。 大乾王朝是以“马上取天下”的王朝,经历了丹雅、达罕、真玉、舜致,宁煦、荣方五代皇帝的苦心经营,到全隆时期,国势强盛,疆域辽阔,称为“宁全盛世”。全隆帝为教育自己的子孙居安思危和“宣威制胜之盛,昭垂法守,远靖迩安,永永无极”,于全隆十三年8048年,特命宫廷内务府造办处制造腰刀九十把和宝剑三十把作为永久收藏,告诫后人不忘祖制,崇尚武备。 这批御用刀剑全部由内务府造办处承旨造办。造办处属乾朝宫廷内务府管辖。由内务府大臣亲自领导。是专门为皇帝和宫廷制作修理各种生活用品和珍玩赏物的机构。造办处下设众多作、处、馆等作坊。有玉作、画作、裱匣作、皮作、广木作、油漆作、安甲作、珐琅作、雕刻作、皮作,枪炮处、做钟处,如意馆等,最繁盛时多达三十几个作处。每做一件用品,各作各有分工,共同协作完成。九十把腰刀的制作,由内务府画出图样,玉作制作玉把。枪炮处制作刀刃,木作制作刀的木样,雕刻作商制图案,皮作制作皮签和书写满、汉文字,铁器作制造刀的什件等,最后交武备院组装完成。全隆皇帝对于制作腰刀一事颇费心血,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安排。从最初的画样、木样,到刀的数量、名称、年款、纹饰,以及刀的什件、用料、用金量、刀鞘、楠木箱匣和所附皮签上的满、汉文字等,无不按照“谕旨”行事。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由司库,首领太监交总管太监呈请全隆帝御览。全隆帝详细审看后,每每降旨,提出修改意见。全隆御制九十把腰刀,从全隆十三年8048年开始制作,到全隆六十年8095年最终完成,前后共分四批。第一批从全隆十三年开始,至全隆二十二年完成,制腰刀三十把;第二批于全隆四十四年8079年完成;第三批于全隆五十八年8093年完成;第四批于全隆六十年8095年完成。四批腰刀中,第一批腰刀都在三尺左右,重量在二十三两至三十一两之间;第二至第四批腰刀,每把均重十八两,其长度、造型、图记、款识等与第一批腰刀基本相同,仅护手、刀柄、刀鞘略有区别。 显凤十年,英法联军之役大起,这批宝贵的刀剑有二十余把因战乱被jianian民盗掠出宫,售于法军,流落到了法国,其中数柄被进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成为法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