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三章 关注所在 (第1/2页)
“为什么?” “其实老孙已经试探过了,也许他没跟你说,再进班子是不可能了,其他事情可以商量。” “我不是那个意思。”老方已经从老孙那里知道他不可能再进董事会。 “哦,我知道了,如果你指的是待遇方面,以前怎么办的,今后还怎么办。” “我现在没有岗位,不知能不能给予安排适当的工作?” “这个嘛,需要等待机会,还要看你的意愿。我的意见,你再呆一段时间。”齐明远觉得,老方这个人性情不定,需要继续观察。 事后,齐明远跟何莹丽和赵宏斌谈起老方的事,“就这么放下了?”何莹丽问。 “要不还能怎么样?杀人不过头点地,以老方的性格,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齐明远说。 “有人想看热闹,以为老方还能有什么进一步的动作呢。”赵宏斌道。 “这个结果也不出人预料,老方那点本事,任由他怎么蹦跶,还能折腾出什么名堂吗?一说要追究他的经济责任,他马上就得傻眼。”何莹丽对老方非常了解。 ...... 东兴市地处沿海,其淡水资源供本市现有居民所需倒是绰绰有余,怎奈与东兴市相隔一百五十公里的华凌市,地处内陆,也是一座人口与东兴市相当的地级市,该市淡水资源奇缺,在省政府的协调下,长期从东兴市调水。 以东兴市的淡水资源储量,如果城市规模继续扩大,不仅华凌市,就连东兴市本身,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水资源紧张状况。有关部门和专家看到了这一问题,早在五六年前就提出了在东兴市兴建一座海水淡化工厂,所生产的淡水用于因城市人口增加而对水资源的补充。 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东兴市的态度并不积极,在他们看来,守着岔河水库,即使缺水,也得首先满足东兴市的需求。 然而,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是关系到全省均衡发展的大事,特别是近两年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华凌市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他们多次向省里反映,以期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随着华凌市的某位主要领导履新省里的要害部门,这件事更是被提到了重要日程。 东兴市再不引起重视就说不过去了,但他们有个前提,那就是当地政府不投资,不参与,只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项目资金原本省里准备补贴一些,再由华凌市和东兴市共同分担。由于东兴市坚持不出钱,局面一时陷入僵局。 一次酒局上的闲聊,程市长无意之中说起这件事,齐明远一听,他稍加思索,“这是一件好事呀,而且不难cao作,怎么能陷入僵局呢?” “怎么,你觉得这件事好cao作?你倒说说看,怎么个cao作法?”程市长正为这件事挠头,毕竟僵持太久,他怕引起省里的不瞒。 “说心里话,这件事东兴市如果袖手旁观,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齐明远说。 “你也想让东兴市出线?” “不一定非得出钱呀,参与的方式多了。” “那就继续说你的设想。” “省里该要的补贴,尽量多要;华凌市作为受益者,当然得出钱了,至于东兴市,咱们既是受益者,又是地主,你不想出钱,起码项目用地你得无偿划拨,可以作价,好跟华凌市和省里说话,但不能要钱。另外,这种项目,引入民间资本也是明智之举。”齐明远一一道来。 “嗯----,有道理。” 程市长根据齐明远的建议,加上自己的一些设想,以东兴市的名义给省里有关部门打了份报告,建议将项目往前推进。 在省里有关部门的主持下,经协商,确定项目资金由省里补贴百分之二十,华凌市出资百分之三十,东兴市以土地资源参与,余缺百分之五十资金,引入民间资本。 得到省里的批复后,程市长首先在电话里告知齐明远,“明远,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事呀?程市长这么高兴。”齐明远一头雾水。 “你那天提的建议,我们往省里打了个报告,他们还真同意那个方案。” “嗨,我那就是随便一说,主要还是你们领导们的智慧。” “不管怎么说,那件事总算定下来了,项目资金方面,省里补贴百分之二十,华凌市出资百分之三十,我们提供土地,还差一半建设资金,考虑引入民间资本。” “的确是好事,值得高兴,几年来久拖不决的事,终于定下来了。可是民间资本打算怎么筹集呢?有方案了吗?”这才是齐明远关心的问题所在。 “这个----,还没和华凌市商量呢。我估计三方将组成一个工作小组,就有关事宜进行会商。” “程市长,关于资本筹集我认为很简单,我再提个建议供参考,咱们东兴水务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