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四章 别打水漂 (第2/2页)
是一个很好的全面锻炼机会,很多人求之不得。 高院长作为院领导,本身不是坐诊医生,加之卫生局长的协调,有些可干可不干的工作,院长就不给他安排,所以八小时之内的空余时间相对较多。利用工作和业余两部分时间,老高在一个星期之内就拟出了汇报材料大纲,他找许小伟讨论具体分工,许小伟建议汇报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文字统筹均由高院长负责,自己只能做些实地走访或调查,如有必要,在数据回归方面自己可以和高院长一起做。 这不是许小伟谦虚,老高的文字功力在全院数一数二,别看学医出生,他编写的材料绝不是干瘪的技术说明书,而是有血有rou的可读之物,这一点在整个卫生局都有公论。许小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高院长面前,论组织和编写材料,自己只是个学生,除了实地调查,在数据计算方面,自己或许可以帮着做些工作。 在林学明的引荐下,走访调查过程中,许小伟认识了西山乡的很多平民百姓,使实地调查进行的非常顺利,高院长在编写汇报材料过程中需要的例证和数据,许小伟总能及时详实地收集上来。 经过三个多月的工作,汇报材料编写完毕,数据处理时,他们通过回归,建立了一套关于“食用青山河污水灌溉的农作物对人体危害程度与食用时间长短、人群与区域关系”的模型,这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危害在区域内外都存在,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高院长把汇报材料呈送给燕副市长,算是完成了任务。 经过压缩修改,他们将汇报材料做成一篇论文,发表在全国一家著名的医学杂志上,藉此,许小伟在第二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高院长则晋升为主任医师。 燕清德副市长把汇报材料交给莫启林,这位常务副市长再把材料上报给程建中市长。收到材料后,程市长只是说等班子成员齐了,开个专门会议讨论此事,如有必要,可以考虑将情况往省里反映。 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到政府的任何动静,但愿大清集团的二百万赞助,不要打了水漂。 实地调查过程中,许小伟结识了一个叫崔新民的村民,就住在林学明家的邻村,据说和林学明还有一层远房亲戚关系。崔新民情况比较严重,已经到了需要定期透析的程度,这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林学明问许小伟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崔新民,许小伟建议可以考虑打官司,向当事方索赔,还好心地给崔新民推荐了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 咨询律师那天,律师首先问崔新民因什么事情打官司,要告谁? 崔新民说:“青山河污水对土地和农作物造成毒害,最终传导给人,市医院的体检已经提供了确凿证据,而他自己就是受害者。” 律师道:“冤有头,债有主,官司可以打,但你准备把谁作为起诉对象?你的被告是谁?” 崔新民回答不上来。 “那么好吧,”律师给崔新民做了详细分析,“第一,你可以起诉市区两级政府,但污水来自青山河上游,东兴市和东升区都是受害者,把市区两级政府当被告,显然错怪了人。” “是啊,可是----?”崔新民满眼的迷茫。 “第二,你也可以起诉青山河上游那些企业,但你得搞清楚,你要起诉哪个或哪几个企业?青山河肯定不是被某一个或某几个企业污染的,你把谁当做起诉的主体?有什么依据?”律师分析的头头是道。 “这......” “第三,你还可以起诉上游县市,但你能断定青山河污染是哪个市县乡独自造成的吗?你决定起诉哪个市哪个县哪个乡?依据又是什么?” 崔新民哑口无言。 “在这一系列问题没有弄清楚之前,我劝你不要轻言起诉。”律师告诉崔新民。 “怎么才能搞清楚这些问题?”崔新民像个孩子一样天真地看着律师。 “我可以告诉你,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找到明确的对象,别说你一个乡下人,就算在城里有点背景势力的,其难度也无异于登天。”律师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让崔新民断了起诉打官司的念头。 崔新民哭丧着脸,“请问律师,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律师告诉崔新民:“是许大夫把你介绍过来的吧?你跟我咨询了一个多小时,我就不收你的咨询费了,你去医院找他,让他给你好好看看病,开点药,回家养病,这就是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因为迄今为止,老百姓面对这种事,根本就没有办法,哪来的什么好办法呀!” 再次相聚时,齐明远问许小伟,“体检筛查完了?” “完了。” “二百万资助资金够没够?” “不知道。” “有什么结果?” “从筛查结果来看,用被污染的青山河水浇灌的粮食作物,被食用后确实对人体有害。”许小伟道。 “知道结果了,下一步怎么办?”大清集团资助了二百万资金,齐明远当然想知道事情的最终结果。 “工作我们做了,往后领导想怎么办,那就不得而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