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星二代_第374章 那是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那是他? (第3/4页)

江边墙具体长度等概况。

    2011年11月6日,享有“唐长城”之誉的牡丹江边墙与秦长城一样已被正式列入中国长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齐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遗迹较多的古长城,原长度1000多公里。

    关于齐长城,最早的是公元前555年,上记载:“晋侯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这是齐国在平阴修筑的一道防御工事,防门后来一直是齐长城的一道重要关口。引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修建的记录更清楚了。大概是从春秋战国开始,到齐威王和稍后建筑完成的。齐长城是西起济南长清区,东至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横穿山东半岛。

    春秋战国时期修筑的齐长城和楚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长城。其中的千里齐长城距今已2500多年。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

    燕

    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辽宁境内的燕长城,经北票市、阜新县、彰武县,到沈阳境内的法库县。2008年,在沈阳高坎镇发现4座战国两汉时期的烽火台遗址,是最早发现的燕长城遗址。

    早期

    在玉门市境内发现早期长城墙体2400米、烽火台4座。

    万里长城-长城的修筑

    工程量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除运土、运砖可以用毛驴、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若将其砖石、土方用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三四十周。

    修筑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有东胡。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和上郡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始改革兵制,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而西,直抵大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主父出代,至西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等民族的劫掠,杀伤。

    万里长城-自然概况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7-8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修筑的历史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