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60章 对比 (第2/2页)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警醒的事实?而在影视作品中,“翻译官们”却替代了这些人成为了被口诛笔伐的对象,在山大柏的自传中,他细致地描绘了游走于时代狭缝中的小人物的无奈和心酸,让读者对“翻译官”这个形象有了更加清晰饱满的认识,无论徐乾有没有看过这本书,或许他早已经在漫长的影视误读中积聚了强烈的平反欲求,所以才塑造出“李钊”这么个不一样的翻译官出来,从而为平添了更多的蕴涵。” “回顾整部影片,“李钊”可以说是除“叶问”以外着笔墨最多的人物,实际上也被李志杰塑造地更为饱满出色。” “这个人物很符合悉德·菲尔德的编剧原理,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做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并且人格转变的轨迹清晰可见。” “影片刚开始,李钊以佛山警官的身份出场,言谈举止之间将这个小人物的市侩和刁钻表现得淋漓尽致,岛军占领佛山后,他又迫于生计充当起了翻译官。” “徐乾巧妙地布置过一个细节:就是当李钊为避日军耳目而将叶问一家收留在自己家中之时,我们通过摄影机镜头看到了他家里老弱妇孺的窘迫景象,做为一个不会功夫又贪生怕死的凡夫俗子,只有凭一口流利外语安身立命的本事,不选择当翻译官那简直是情理不容!” “为日军招募人rou沙袋一方面是迫于yin威一方面也切实考虑到了那一袋“白米”对乡亲们的重要,尽管如此,武痴林的死还是令他感到深深的震撼。” “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普通人应有的反应,从此以后他行为的动机开始悄悄地发生转变,而众人的唾骂和归咎则成全了他发自心底的一声怒吼:我只是个翻译,我不是个走狗!” “如果说在这一刻,这声怒吼还带有李钊掩饰不住的自责和怯懦的色彩,在其后对“叶师父”一家的救助则成为了他问心无愧的明证。” “一方面是日本人的胁迫和窘迫的生存危机一方面是民族自尊心的叩问和对“叶问”一家安危的责任。” “李钊如履薄冰地在二者的夹缝间游走,由此产生的戏剧张力远远地超越了男猪脚本人,也因而产生了本片最绝妙的两段台词: 一段是三浦将军在问叶问的尊姓大名时,叶问回答:我是一名中国人! 李钊则将叶问的这句话翻译成: 他叫叶问! 另一段是三浦邀请叶问做自己军中的武术教练时,叶问厉声拒绝并向其发出了挑战。 李钊急中生智,将其翻译为:叶先生会认真考虑该邀请并希望能同您切磋武艺。 李钊的这两句翻译令所有在大时代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们会心会意,这些人并没有什么高远的志向,也没有英雄人物的耀眼光辉,但是心灵深处自有他们不为人知的人性魅力在闪烁。 而影片结尾,也正是这样一位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挽救了我们高大全的叶大师的身家性命,同时也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人物的自我救赎。 叶问无疑是神圣的高不可攀的永远都难以企及的,因为他是一个完美意象,与之相比,李钊的人性魅力更加切实可靠也更加真挚可贵,可惜的是,就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今天看来也不是处处可见的。 更多的人做了“翻译官”做过的事却从未想过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达成自我救赎,或者即使想到了也无法鼓起勇气去认真履行。 傻B总有傻B们去拥戴,阳春白雪也会有人去唾弃,这是银幕之外更加复杂纠结的实在。 但无论如何,能做个不为走狗的翻译终归是一件高贵的事情。 至少,我坚信如此! 。。。。。。。。。 “说的真好!” “就是垃圾!” “比想象中的更烂,全片中国人说英语,现场睡着一大片,吐到胃酸,0分不能再多了!” “哎呀妈呀,看了你的影评我觉得我不用写了,楼主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咩!!!” “翻译官是本片最好的地方——小人物生存之道。” “那个翻译太经典了。李钊更像个人,叶问无疑是神,无法企及。” “我要吃饭的。。。。这句台词怎么没写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