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升帐点兵 (第3/3页)
众将肃然恭敬答道:“但从将军之令,决无贻误!” 沈若寥突然眨了眨眼睛,诡异一笑: “再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大将军毫发无伤;前日中箭坠马,乃做戏耳;燕军以为大将军重伤将死,必然轻敌,以为德州无忧。殊不知临清以北已在大将军绝对控制之下;茌平以东,亦均在魏国公、铁尚书济南之兵严密把守之下;我自用计取临清;燕军败退至临清受阻,必然往西南走馆陶。而卫河西岸,已有右将军平安、安陆侯吴杰的真定之兵严加防守,可往来袭劫燕军退往馆陶之兵。如此则我军重围之势已成;而燕王尚自鸣得意,以为战局尽在他的掌握之中。我军现在只需继续按计划稳妥行事,切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按部就班,则大事可成。” 众将答道:“我等明白!请将军放心!” 沈若寥遣散了众将,回到自己帐中来,钟可喜正在帐中发抖。 沈若寥拉着他坐下来,道:“我要杀老三哥,因他是燕王眼线,我必须如此。与你无关,与其他人都无关。你不用有任何顾虑。” 钟可喜战栗道:“将……将将将……将军还……还还……还信我?” 沈若寥笑了:“当然;你跟他不一样。我把你带出来,你一直跟在我身边,一起出生入死的,都这么久了。再说,你心肠太软,生性懦弱,这些作为军人来讲都是缺点,然而作为了解你的战友,便足够让我信你,哪怕有朝一日,二十万大军都认定你是老三哥,我也依旧对你不会有丝毫怀疑。” 钟可喜道:“老三哥……其实人并不坏……” 沈若寥道:“我知道,我知道;若不是因为战场之上,只能以敌我相见,他还会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毕竟我们一同患难过,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实属无奈;人各为其志,各为其主,各尽其责,各尽其忠。他算死得其所,我也无悔无恨。你若为他难过,可以等他死后,将他尸首好生安葬了,祭一壶酒,敬他为燕王效忠,也致你我二人为友人的祭奠之意。” “将军……”钟可喜嗫嚅道,“将军之母……?” 沈若寥沉默片刻。“我不知道,”他叹道,“我尚有李让meimei在此,且看燕王是否履约。我娘人在燕军,便有三长两短,我也毫无办法,只能期待着在战场上报仇。老三哥犯傻,还以为可以动我之情,竟不知我身为左将军,执尚方宝剑,率二十万大军,已是毫无选择,一切决断,都不是为了某一个人,连大将军中箭坠马,我都只能按兵不动,不发救援,更何况为我自己。非我无情,私情不足以渎职耳。” 钟可喜稍稍平静了一些。沈若寥道: “这几日你连着受刺激,我送你进东昌城去,好生休养几天。我这儿不用你挂念,自有人照应。” “不可,老三哥也没了,将军从来也没用过其他人,不能放心。属下哪儿也不去,就守在将军身边侍候。” “你能行吗?你看你这样,现在给你盆水看你能端稳不?” “属下能行;将军不疑我,我就安心了,别的什么事都没有。” 钟可喜说着,跳起来就开始忙活。沈若寥看着他折腾,心头无限怅然。 当天下午,沈若寥派了一名士兵去东阿燕军处,询问燕王交换人质事宜。燕王给了回复,约定十二月二十日正午于两地中途于集城东十五里处交换人质。双方各带不超过二十人。 连日来东昌忙碌而秩序井然。大军粮草已经遵照沈若寥命令全部运入城中,火器也都安排妥当。孙霖、楚智、庄得领足军粮、兵器,各带人马而去。两万弓弩手整齐待命。城中昼夜赶制弹药箭矢,并按照沈若寥授意,将弹药中填充铁屑钩钉,并将所有箭矢淬毒。 十二月十九日,燕王却突然遣使来告,交换人质之事,暂且缓行,待他另择时日。 沈若寥沉默片刻,道:“此必是燕王连日收不到老三哥密报,已然生疑。” 诸将问道:“怎么办?” 沈若寥道:“燕军将至,我军已经准备妥当,只待布阵了。且将李让meimei送进东昌城中,好生照顾。” 诸将忙问:“如何布阵?” “请诸位将军随我到东昌城中,与袁将军一起商议。” 二十三日,探马来报,三十万燕军离开东阿,缓缓行军至徒骇河南二十里处下寨。 当天晚上,沈若寥与众将一起,大摆宴席,犒劳将士。袁宇送来了东昌城中最好的牛羊鸡鸭,还有东昌湖中肥美的鲤鱼。大军欢宴,却滴酒不沾。 二十五日清晨,燕军开拔,缓缓向徒骇河而来。沈若寥命令所有士兵吃饱早饭,又最后一次检查了一番大营布置以及东昌西面城防;而后下令带老三哥。 刀斧手将老三哥拖上来,扔到了大旗下面。老三哥叫道: “你娘还在燕王手里,你不能杀我!” 沈若寥喝道:“我今日便连燕王也一并杀了!斩首祭旗!” 老三哥仰起头来,流泪长叹道: “王爷,洪嫂子,当年北平的沈若寥,已经彻底死了!” 大刀起落,鲜血四溅,人头坠地,一切皆无声无息。 燕军重兵缓缓渡过了徒骇河浮桥;探马来报,朝廷大军三军列阵大营北侧,背向大营及东昌坚城。何福与庄得将左军,陈晖与楚智将右军,沈若寥与孙霖一起将中军。 燕王闻言,仰天大笑起来。 “孤闻众将与沈若寥冲突日剧。何福久统阵列,居功自傲,朝廷只以他为列将出征,却拜盛庸无名之辈为大将军,沈若寥佞幸之流为左副将,早已心怀怨望;庄得、楚智亦对沈若寥多有不满,且屡蒙其当众威胁羞辱,各自忿忿;陈晖对沈若寥、盛庸二人亦不服气;而孙霖则更恨其昏庸无能兼刚愎自用,以致滑口之败,自己险些丧命。今日见其布阵如此,三军互失援守,必内生分裂;更兼其背向大营,自以为万无一失,其实自掘坟墓,真乃天助我也。沈若寥死期至矣,犹不知耳。” 随即下令左右诸将,但须依计如此行事。 正午时刻,燕军在燕王率领下,不慌不忙地绕过东昌城,来到城北,面南停了下来,与朝廷大军临阵相望。 燕王望见阵前全身披挂的沈若寥,引马走到两军中间。 “沈将军,济南一别,已有数月;将军箭伤可否已经痊愈?” 沈若寥走上前来,面对燕王。 “承蒙殿下挂心;若寥箭伤早已无碍。却不知殿下伤情如何?” 燕王道:“孤之伤尽在浅处,怎比将军一箭当胸?” 沈若寥道:“伏发之时,殿下龙驹毙命铁板之下,想来殿下必有损伤?” 燕王眼中杀机毕现。他仍风度不失,潇洒地捋了捋长须,悠然笑道: “天命在我,岂是尔等所能为?” 他向前探身,看了看沈若寥身后随从,只有钟可喜和举旗的谷沉鱼二人。 燕王问道:“李让之妹安在?” 沈若寥道:“现在东昌城中。我母亲安在?” 燕王道:“在我军大营里。左将军仪制随从,一名令官,一名护卫,一名擎旗,为何今日少了一个?” 沈若寥冷冰冰道:“我有秋风在手,已是天下无敌,何需护卫随行?有此二人足矣。” 燕王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沉默片刻。 “将军还欲交换人质否?” 沈若寥道:“何必浪费时间交换人质。待我大军破了燕军,自去你营中取人。” 燕王阴沉沉道:“令堂正躶身捆于营中,只待我三十万大军踏平东昌之后,便用她饷军。” 沈若寥在马上行了个礼,笃定地回答道:“阖见分晓。” 说罢,便引马掉头回到阵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