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名失粮 (第1/2页)
第二天上午,探马回报,燕军已于十一月七日夜趁夜离开德州,登船顺运河南下而来。诸将终于安静下来,不再嚷嚷。沈若寥差人往真定、德州、济南而去,约三处兵马共同出击,于东昌夹攻燕军,同时探问大将军伤情。 去济南的信使很快回来,徐辉祖、铁铉复信说已然做好准备,只待时机一到,大将军下令。真定的信使也随后赶回,带回平安和吴杰同样的口信。只有往德州的信使不见消息。 又两天过去,德州还是没有动静。大将军状况不明,燕军旦夕且至,沈若寥愈加心焦。 十一月十一日,战报传来,燕王顺河而下,攻占了临清,并由临清转道卫河,向馆陶而去。 沈若寥正在东昌城内。战报送到大营,何福便忙差人到东昌城内向左将军呈报,并说庄得和楚智请缨去救冠县,马上就要拦不住,请沈将军速回大营。 沈若寥赶回大营来,迎头正碰上庄得在门口不耐烦地大叫怎么还不备马过来。列将都在围观,何福见到他,忙松了口气。 “沈将军,你看这——” 沈若寥冷冷问道:“庄指挥,意欲何往?” 庄得理直气壮答道:“燕兵下馆陶,冠县危急。此时不救,难道等着冠县也跟临清一样落入敌手吗?” 沈若寥冰冷如常:“将军去救冠县,是受了谁的指令?” “庄得用常识判断,受良心派遣!若等着左将军回来下令,冠县只怕早就不保!” 沈若寥道:“我回来,可不是要下令去救冠县。我当然知道冠县危急;可是三十万燕军攻打一个县,你就算去了,能救得了吗?你又得带多少兵过去?冠县之外,还有莘县、东阿、茌平、高唐等地,又该如何?一一发兵去救,那得多少救兵?此处的大军又该怎么办?我们一共只有二十万人,要是再如此分散兵力,回头又怎么和三十万燕军对抗?” “左将军当初口口声声说,借助周围诸县的合围之势来战燕军。可现在呢?燕军已经克了临清。等到东昌周围一个个都让燕军夺了去,还谈什么互为支援,牵制敌军,到头来反倒成了燕军包围我们。二十万大军都在左将军手里,眼看都要作死鬼。左将军根本是无计可施,所以才一个劲按兵不动按兵不动。左将军请继续按兵不动吧,我庄得可不会坐以待毙。” “军令非不明也,将军非不知也,今擅作主张,刻意违令,是想要以身试法么?” 庄得嘲笑道:“左将军不必动不动就把你的尚方宝剑抬出来吓唬人。你若真有胆杀我,又何必窝在此处按兵不动,做缩头乌龟?” 诸将方才有赞同庄得的,包括一直站在庄得身边的楚智,现在听了这句话都不禁咋舌,不再吭声。何福忙圆场道: “庄指挥住口!这等胡话岂可说得!——沈将军,庄指挥也是情急失言,虽然鲁莽,总是出于一片忠诚,将军且莫与他计较。” 沈若寥察觉到何福在给自己使眼色,好像更期待自己出示尚方宝剑,以示威严。毕竟,那是天子所赐,庄得再怎么嚷嚷,不可能真敢顶撞尚方宝剑的龙仪。 然而此刻,尚方宝剑尚在中军大帐内。他若去取,岂不是更应证了诸将的看法,他沈若寥只能凭借尚方宝剑,狐假虎威而已。 他开了口,声音不高也不低,一字一顿,清清楚楚: “我沈若寥向来只靠一把剑——” 锵地一声金鸣震耳,秋风雷贯出鞘,已然挺拔地立在手中,青澄深邃的蓝光如晚秋东昌湖水,瞬时二十万大军都寒彻脊髓。诸将心里一凛,一时无言。何福大吃一惊,慌不迭劝道: “左将军息怒,千万息怒啊!” 庄得也是一震,只道左将军真要杀人,却不肯服输,仍是昂着下巴,不屑一顾地立在原地。 沈若寥无动于衷地瞟了一眼何福和列将,然后直视庄得,眼睛眨也不眨,目光正如秋风之刃。 “秋风在此;你想出营,只问他让不让你。” 言罢,他将剑往地上一掷,秋风笔直入地;然后一步迈过庄得,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径直回了自己帐中。 众人见沈若寥离开,一时都只呆若木鸡地望着地上的秋风;长剑旗杆一样深深插入辕门正中的泥土中,冷酷坚硬,锋口精铄。 片刻之后,楚智抬起手来,在庄得肩上拍了两下,并没有说话,转身随着众将一起,各回各帐去了。庄得望着秋风,悻悻地跺了跺脚,终究没有再叫备马。 两天来相安无事。秋风立在大营门口,仿佛一座山横断去路,二十万大军从上到下都不敢接近门口半步。诸将中也暂时无人再找沈若寥的麻烦。 然而这平静只是暂时。两天后,突然守门军士带进来一个奔逃回来的士兵,满身满脸的烟熏和尘土,进了中军大帐,伏地便痛哭流涕,说自己刚刚从大名逃出命来,说燕将郑亨率轻骑偷袭大名,半日而陷,将城内所屯朝廷大军全部粮草劫掠一空,然后一把火又将城外水泊所有官军粮船焚烧殆尽。 中军大帐顿时哗然,一时不可能听清诸将究竟在嚷嚷些什么。然后,吵嚷声渐渐整齐起来,都叫请左将军拿出个主意来,自古行军打仗,粮草为重,朝廷大军囤粮重地被燕军袭取,究竟该怎么办好。 唐礼却在下面冷笑道:“诸位何必多此一问?左将军的回答,咱不早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吗?这一回,肯定又是——按兵不动呗!对不对,左将军?” 庄得也嘲笑起来,却不再如先前那么肆无忌惮。 沈若寥道:“唐指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