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89)、鸿沟 (第2/2页)
情绪表露与平时精神状态的剧烈反差,会更加的让她觉得心中惊惧。 岑迟在话说完后就一直垂着头,将脸紧紧贴在膝上,也不知道是不是还在流泪。 他不说话,小蔷也没有再开口,两人就这么安静的坐着。房间里如定住了一样的气氛,仿佛预示着他们就要这么一直无声的坐下去。 些什么才是,但她忽然发现,虽然她能理解一部分岑迟的悲伤,但她却找不出自己觉得可以劝慰到他的话。 她亦再一次的感受到,自己与岑迟之间的差距。身份、情感、能力,都差得不是一般的远,令她很想但很难触及他的世界。 就像两个站在宽阔大河两旁的两个人,尽管他们想相约同行,却总难跨越那条鸿沟。这种感觉,小蔷很不喜欢,但又对找到解决办法一事感到深深的无可奈何。 正当她觉得有些无措时,良久埋首不语的岑迟忽然慢慢抬起头来,深深吐出一口气后看着了这么多,心里似乎也空了些,谢谢你,小蔷姑娘。” 小蔷闻言,脸上现出一片窘态,心神有些慌乱地说道:“不……其实我还什么也没说,是先生性子好,自己想通了这些,小蔷也能松口气了。” “你松了一口气?”岑迟目色平静地注视着她,慢慢说道:“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我,我就希望先生能像以前那样。”小蔷内心忐忑地回答。 岑迟在沉默了一下后又问道:“你觉得从前的我是个什么样子?” 小蔷从岑迟的话中听出了一种别样的味道,不禁怔住,有些不敢回答那个问题。 “罢……”岑迟说了一个字,然后就撑身下床,步履极慢地朝屋外走去。小蔷吞了口唾沫,连忙收起心神,紧跟在他的身后。 只隔了不到半个时辰的光景,屋外的阳光就更加耀眼了。岑迟走到屋外檐下,手掌伸到眉骨处挡了挡,眯起了眼,没有继续向台阶下迈步,似乎是依旧像刚才那么畏惧阳光。 身后有细碎的脚步声靠近,他心知是那丫鬟跟来了。这在平时就是很正常的事,他并没有如何在意,只是随后那丫头忽然开口说的话,让他觉得有些意外。 “先生以前对事总是很从容冷静,但对人却能温和如水,呆在你身边总让人觉得心情舒适。”到这里时顿了顿。她抿紧了一下嘴唇,目光落在满院阳光之间,不安的心再次聚起些许勇气,再次开口接着道:“我知道亲人离逝让你心伤,但这已是无法更改的事,而活着的人,还得继续生活下去。” 岑迟在沉默了片刻后点头道:“你没有说错,我也知道沉溺伤情之中是不妥的,但我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些。” 小蔷闻言没有立即再开口说些什么,她只是站在岑迟的侧后方,目光温和地看着他的脸庞,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 “凭我现在的状态,是无法提起精神做任何事的。”岑迟叹了口气,慢慢继续说道:“我想我又要离开相府一段日子了。” 他的话令小蔷的心里暗生些许怅然,然而她也知道这个时候的岑迟的确需要什么都不想地散散心,所以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声问道:“那你想好去哪里了吗?” 岑迟摇头随口说道:“尚无头绪。” 小蔷沉吟起来。 岑迟那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满含了他的茫然和顾虑,而较于前者,他更烦恼于后者。这个时候,不知该用何种理由说服史家,让他离开? 他想起十多年前,他拜入相府时在心里许下的那个在如今看来幼稚以极的誓言,不禁皱了皱眉。 时隔多年,那个誓言在他心里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已开始付诸于行动。然而他存在丞相那里的还是那个誓言的原形,可这个已是为掩护他真正想法的誓言在此时却变得十分敏感,很是麻烦。 在很早以前,丞相就知道了他的师承。作为史府上宾,这本也不是需要完全保密的事。 那时身为前朝丞相,史靖对于王炽的易王旗、改国号,并未做出多么强烈的反抗行动。 事实上,在王炽还没到达京都时,史靖就已考虑周详,认同了新君王的精神。他甘心臣服于新君,的确也是给新皇帝的入宫易旗带来不少便利。而至少在那个时期,前周的京中官员也因此得以保存了大半,朝局社稷因此在最大可能下缩小了裂缝的生成。 史靖认为新的皇帝能给这个国家带来新希望,在新帝任命他为新王朝的丞相后,他也的确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辅佐新君,劳心劳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