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一百零四回 五国赈灾贵族奢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四回 五国赈灾贵族奢华 (第2/4页)

卫大人和卫人的敬意。”常琬说道。

    “人人有责,人人有责。”卫伯侯谦虚道。

    “在下禀报陛下,对卫人和卫大人的爱心给予重赏,璐玉和瑔玉,大人喜欢哪个,在下为大人选个最好的。”常琬说。

    “一样一样,赏赐的东西还有得选?”卫侯表示不在意。

    “在陛下那里没有选择,在在下这里可以,大人忘了,在下是玉宸宫带刀侍卫。”常琬说。

    “如果这样的话,老夫比较喜欢华玉。华玉之门是也。”卫侯说出心里话。

    “大人有品位,就这么说定了,一定送到。”常琬表示。

    “谢司正,你小子会办事,老夫记住你的人情,有机会还你人情,没机会就没办法了。”卫侯开玩笑说。

    “大人说笑,谢大人爱心。”常琬表示。

    当天下午,四寸长的巨型华玉就送到卫侯手中,卫侯那个喜悦劲,激动的一夜睡不着。把个小妾搞得是魂飞天外,小妾笑道:“老爷,你是兴奋玉呢,还是兴奋小妾?”小妾媚眼调戏道。

    “宝贝,我不是老爷,我是官人,大官人,很大的官人。”卫侯显摆说。

    “有多大官,比王上大吗?”小妾调戏道。

    “在卫国,我就是老子第一,在镐京,老子就是第六大官员。”卫侯炫道。

    “大官人,你把王上忘了,你是第七大官人。”小妾娇嘀的说。

    “王上就不算了,来,你说得老子更兴奋了。”卫侯来劲了。

    “大官人,你又不老,怎么老说老子,老子的。”小妾调情道。

    “老子,就表示厉害。”卫侯回道。

    “小妾还怕你厉害,就怕你不厉害。”小妾调笑说。

    风花雪夜,春风花雨。

    华玉之门非华豫之门。

    捐助的事情传遍天下,晋侯得知捐助得赏,赏赐远超捐助,坐不住了,他的瑨玉档次有点差,他想要块越玉,于是找赈灾司常琬,捐助二十万石粮食,并豪言壮语说:“三国之灾,就在晋国之边,邻家有事,本公怎好袖手旁观,饥民难民跑到晋地,本公不是一样要给吃,于其那样,不如先救人于水火,不是更彰显大周王朝的爱民之心,天下一家亲,不要说赤狄人,天下之人不分彼此。”

    “晋公的一些话,太感人肺腑了,在下受教育了,向晋公学习,向晋公致敬。晋公喜欢什么玉,在下为你选。”常琬恭维道,常琬故意把晋侯说成晋公。

    “一定要赏赐吗,不要也不行?”晋公一本正经的说。

    “陛下那是一定会赏赐的,是表彰大人的爱心,告知天下人,要以善为本,要向晋公学习。”常琬强调。

    “那,两尺的瑨玉有吗?”晋公故意说。

    “没有。还真没有。”常琬也装一本正经的破冰道。

    “没有,那就越玉吧。”晋公说。

    “在下一定送到。”常琬承诺。

    “谢了,本公告辞。”晋公抱拳说。

    “晋公走好,恕不远送。”常琬送出大门后说。

    第二天一早,四寸长的越玉送到晋侯手中。晋侯自言自语笑道:“这小子会办事,这四寸长的越玉,少说也要四十万石粮食,这么一说,他就搞定了,能耐不小,以后要和他好好聊聊。”

    康王为了鼓励诸侯赈灾,对晋国侯的善举进行嘉奖,康王就晋国的迁都都城竣工之际,令孟伯对晋侯燮(xie)进行作册嘉奖。此时,时年康王九年。

    这齐、卫、晋三国都捐助了,这鲁国作为强国,也不能不捐啊,何况鲁国一直标榜自己仁德治国,周礼之化,礼仪样板国,这仁慈爱心不表,谈何仁德礼仪啊!

    鲁公伯禽一想,不能落后,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活不了几年了,为下一代捞点政治资本吧,自己也有面子,朝廷有事,你不出手,等待何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反正也不吃亏,还有得赚,翻倍的奖赏,为后代留个宝贝,也是好事。

    其二,也和王廷拉近一下距离,自从父亲周公仙逝之后,和朝廷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或冷或热,这亲情也隔了三代人,要是再不加深感情,可能再过两代之后,出了五服之后,大家就散了,血缘关系就真的淡薄了。伯禽决定捐助二十万石粮食。

    鲁公伯禽也不打招呼,直接发粮二十万石到镐京,赈灾司接受。

    常琬接到鲁国的赈灾粮,汇报王上之后,连夜带着王上赏赐的四寸大圭,两天就赶到鲁都,将王赐大圭交给伯禽,并进行作册嘉奖。

    清茗宫。

    “陛下,少公主觐见。”右仆长禀告说。

    “哥哥陛下,本公主给哥哥陛下请安。”老远就听到少公主的甜美声音。

    “少公主来了,多日不见,漂亮了,喝什么茶,自己选。”康王说。

    “哥哥,听说赈灾司在搞什么捐助活动,我作为meimei,也得积极响应,不能丢哥哥的面子,我婆婆长公主,也就是陛下的姑姑,说了:‘她那张老脸不能丢,少公主的面子更不能丢,这娘家有事,做姑姑的怎好不来,那两代姑爷的脸朝哪里搁。’你姑姑说的对吧,陛下。”少公主开心的说道。

    “姑姑说的对,这是好事,你打算捐助都少?”康王笑着问。

    “王上的meimei本公主出手会少吗?”少公主大大咧咧的说。“一百万石粮。”

    “你们家发了横财了?”康王吃惊的问道。

    “是啊,发了点小财,这日用陶瓷这玩意很好,哪个百姓人家不用,这工艺品的价格虽高可更是抢手货,天下没有啊,仅此一家,这财不发都不行,陛下哥哥,你说这个大臣,那个王亲,贵族绅士,都是有关系的,怎好不给人家!如果不买给他们,他们不是会说咱们扛哥哥陛下的牌子在耍大牌。所以meimei这次来,我就带了价值一百二十万石粮食的陶瓷来镐京,我还没放下,我说打九折贱卖救灾,两天就一抢而空,镐京的大臣贵族太有钱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