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七回 猗氏断盐晋侯讨伐 (第2/2页)
装流泪,我们晋国的过境费按照原来所说三成收取,如果不哭,也行,改成四成收取。” 这个谈判无法进行,使臣回来复命,猗氏君欲哭无泪啊。 猗氏君衡量再三,算了一下亏本买卖的总账,也就说杨国的十年食盐的供给总量,要亏掉三个候国十年用盐利润的总和。即使如此,猗国君也不是不想送盐,而是无法送盐,盐路不通。 猗国大臣建议,既然周边邻国联合制裁猗国,那么可以反制裁他们,对这几个国家实施断盐切断供给。 猗国君采纳谏言,断绝晋国,耿国,虞国,郇国的食盐,他们要用盐,只能从其他邻国购买食盐。 这样一来,猗氏君三个月也没有搞定运输线路,杨国食盐告急,来使摧盐,又一个月过去了,仍然不见猗氏国送盐的车队,杨国人民断盐。 杨国断盐,杨国侯上报宣王,宣王火了,下令晋国前去讨伐教训猗氏君。 晋穆侯接到王令,笑了,如他所料,联合制裁的结果,就是战争,这是资源掠夺的一贯套路,多边经济制裁效应显现出来,大家目的都是一个,就是经济掠夺资源丰富的国家,能源供应,生活必需品的资源不是任何地区都有的,要想廉价获取,要想不劳而获,只有制裁和战争。 宣王并不知道多边邻国收取过境费的问题,只知道他的王命猗氏君没有完成,一拖再拖的让杨国断盐,断盐的后果,大家都清楚,杨国人民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疾病,这也是很后怕的事情。 同属一个王朝统治下的诸侯邦国,诸侯邦国之间,一般只有收取通关费,那是一笔很小的关税,可是晋国等国,为了制裁猗氏国,达到廉价进口食盐的行为,也属不正常行为,也是很少见行为,他们之所以得逞,主要还是抓住王子杨国侯这个立国初期的关键时刻。 一帮阴险的家伙。 猗人论折不弯,打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见惯不怪的事情,猗氏君已经做好应战的准备,他还和往常一样,战备没有更换,还是骑兵短刀上阵,保护盐湖城。 可是他忘了,现在时代变了,主力军已经是战车时代了,骑兵只能排在第三战备力量,第二都不上了。何况猗氏国还有一片平原地带,适合战车之战。 晋穆侯已经率一万战车,和一万骑兵,还有五千步兵,兵分两路,借道郇国,到了涑水平原的猗氏城的郊区,和安邑境内,晋穆侯要首先攻打猗氏国国都。 其实,攻打猗氏国国都,这只是晋穆侯的幌子,他的主要目标还是中条山边上的盐湖城。 晋穆侯攻打猗氏国国都,让猗氏君感到奇怪,每次外敌入侵,无一不是攻打盐湖城,所以,他将所有骑兵主力大军全部部署在盐湖城守防,而国都仅有一万歩兵守城,当猗氏君得到晋军攻打国都的时候,慌了,赶紧调八千骑兵回援国都,不然,迟了,国都即将被破。此时的盐湖城,仅仅乘下两千骑兵留守,力量实在薄弱。 当猗军骑兵赶到国都时,双方正在对阵,猗军合兵一处,抵御晋军,还好,双方战平,胜负参半。 不是晋军实力不够而是晋军不再这个看似主战场的战场上,他只是想拖住猗军,让驻扎在安邑的一万五千晋军,有机会攻打盐湖城。此乃调虎离山之计,当第二天,双方再一次对阵之时,盐湖城的战役已经打响,一万五千晋军围剿两千猗军骑兵团,那是小菜一碟,实力悬殊太大,不够成比例,晋军悉数剿灭猗军两千人马,一个不少,盐湖城盐场的盐工愤怒了拿起铁锹,棍棒起来反抗,这些百姓在晋军面前也是不堪一击,残忍的晋军,杀尽盐工,全面占领盐湖城,以及整个盐湖地区,方圆两千六百多方里的湖面,都在晋军控制之中。 当猗氏军得到盐湖城以及盐湖水面已经失去,大骂晋军,号令全城百姓拿起家伙,全部出城,驱赶晋军。 当晋军得报盐湖城已经收入囊中之时,晋军也无心恋战,于是撤退三十里,到了盐湖城,和那里的晋军合成一处,牢牢地控制盐湖城以及盐湖水面。 猗氏君丢掉盐湖城,痛心不已,不管如何心痛,都无力收回盐湖城了,晋军的目的还是为了盐的资源而来。 晋国侯,得到盐湖,立马上报朝廷,向宣王表功,同时下令火速运盐前往杨国,杨国的盐荒得到解决。 宣王得到战报,得知杨国盐荒已经解决,想了半天之后,下令奖赏晋穆侯。 晋穆侯原来以为他占领了盐湖之后,宣王就会让他主管盐湖的盐资源,没想到宣王将盐湖城赏赐给了朝廷盐政司司正赢子,作为食邑,晋穆侯傻了,盐国的分封,这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晋穆侯无奈何地的撤军回国。当然,宣王对晋穆侯的嘉奖也不会吝啬。 盐国,子爵,国都盐邑,建于盐湖之北,背靠中条山。盐国君受封之后,并以国为姓,称盐氏,负责产盐,运盐。这也是宣王为了避免诸侯间继续因为盐而发生矛盾,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 这是有史以来第三个因盐而设立的国家封国,第一个海盐生产创始人夙沙氏,夙沙煮海,之后,成为黄帝重臣,其后人受封夙国,沙国。第二位是商朝末年的盐商胶鬲,商通鱼盐之货,无意中成为大商朝大臣,不久,背叛商朝,投靠周武王,之后,周武王立朝换代,封分其国为胶国。第三个就是这个伯益之后的赢子,从周孝王时期担任周王朝盐司司正,到了宣王这一代的赢子,制盐水平,确实是制盐人的杰出代表,因为官吏职业而受封盐国。后世还有一个盐商,走了官运,叫做管仲管夷吾。 条绒之战,过去不到半年,天下大旱,人们议论说,这是晋穆侯杀戮猗氏盐场的百姓,而遭天谴的报应。有人说,晋穆侯一定会被老天爷带去的。 晋穆侯当然不信,他说他的命硬,凶气太旺,上天不要他这种凶人。 老天爷也是捡软柿子捏,齐文公赤被上天带去了,晋穆侯大喜说:“终于有人顶罪了,看来齐文公诛杀七十造反大臣的罪孽比条戎之战的罪孽要深重的多,说明其中也有冤死鬼。” 宣王二十四年,齐文公薨毙,在位十二年,太宰樊山甫派宰夫中大夫前去齐国吊唁。 齐文公之子脱继承爵位,年号齐成公。齐国的礼制父终子继恢复正常,宣王很是开心,准备开始重用齐国。 可是,这一年继续大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