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回 虢公守旧圻父伐鲁 (第2/2页)
征伐鲁国,诛杀弑君之人,不仁当道,何以能事?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让他多活了十一年之久,够长的。”宣王说道。 宣王三十一年,春天,宣王令圻父将军率军讨伐鲁国。 圻父将军领命,率六万周军,浩浩荡荡前往鲁国而去。 王师来讨伐鲁国,这在周王朝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尽管鲁国一次次的弑君,朝廷都没有出兵征讨,这次,他犯上了宣王,宣王何许人也,好比武王,穆王,征伐一生,挽救于周王朝于天下无主不贡的危难中,王朝中兴,何以荣耀光辉,一个小小的鲁国邦国,周宣王怎会放在眼里,樊山甫早就把话说到南墙上,让宣王没有退路,樊山甫真是用心良苦也。宣王的“犯王命,必诛之。”一直拖了十一年,迟迟没有动手前去诛杀鲁国,意思其实很明确,就是不想诛杀鲁国公伯御,王朝大军征伐姬姓诸侯,还是很少的,除了姬姓密国被共王以好色灭国之外,出兵征讨姬姓诸侯还是第一次,干涉诸侯内政,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次,现在,兔舞于镐京,其实就是表明不祥之兆,不祥之兆总要有人破解,那么这个不仁之人的伯御,就首当其冲的排在第一位了,也就形成朝廷诛杀鲁国公,干预鲁国内政之事。鲁国公,不能怨恨宣王,应当归罪于杜伯等一帮反对改革的保守派,害人没害到,害了鲁国公伯御。伯御的悲哀。 鲁国,号称强国,其实一点也不强大,方圆百里之地,充其量也就一个地级市不到,总兵力不到七万人,现在朝廷率六万大军前来诛杀鲁国公伯御,鲁国公伯御又能如何,反抗也是徒劳,周军总共佣兵七十万,害怕你反抗?反抗也就是多活几天罢了。 圻父将军,也是狠角色,他先做宣传工作,让鲁国的百姓,不再拥护伯御,圻父对鲁国民众说:“伯御,弑杀鲁懿公,弑君犯上,不仁无德,无德之君怎好统领鲁国民众,伯御遭天下人臭骂,有损鲁国人民名声,鲁国人民如果爱戴,拥戴这样的君主,鲁国人民在天下人民心中,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王师前来诛杀伯御,与鲁国百姓无关,希望鲁国人民和无德之君,划清界限,王师不伤百姓,绝不损害百姓的一草一木,如有因战争损失,王师按价赔偿。”这一招很厉害,不但表明王师的仁德爱民,还告诉人民,你们不要怕,我们是来找伯御一个人算账的,只要大家不站在伯御的队伍里,就和你没有关系。圻父将军,先搞定当地百姓,让鲁人安心。 圻父发布第二道宣传口号:“鲁国的大臣,贵族,官吏,姬姓同宗,王师讨伐鲁国,都是为鲁国无德之君而来,王师之诛杀,或者活捉伯御,即可,和大臣,贵族,官吏,姬姓同宗无关,同伯御家人无关,仅仅涉及伯御一人,绝不株连他人,只要和伯御划清界线的,王师绝不秋后算账,如果死心塌地的追随伯御者,我等也不反对,我等将一同诛杀,绝不姑息养jianian。”这下伯御完了,原来的追随者,一下子少了九成,还有少数人追随他,总共算下来也不到百人。 还好,伯御还有人追随,伯御说:“寡人有你们追随,心满意足了,寡人感谢你们这帮忠诚之人,寡人绝不让你们受到牵连,战争是君主和军人的事情,和你们无关,你们去吧,这是寡人奖赏你们的忠诚的赏金,拿着去吧。” 无人拿取赏金,群臣跪下泪流满面的说:“我等愿意追随君主,生是君主的人,死是君主的鬼。” 伯御感动的说:“寡人感谢你们,你们胆敢违背寡人的君令?” 群臣痛哭不已,伯御昂首阔步而去,他要和王师决一死战。 鲁国公伯御,下令鲁国六万大军,全部集结,他知道,王师不会对城池和百姓以及官吏贵族家人不利,他们要的只是自己的项上人头。 鲁国六万大军全部集结,和王师六万大军对侍,布阵,对阵。 圻父将军喊话说:“鲁军的将士听着,王师只要伯御一人人头,和其他将士无关,伯御弑君篡位,血rou相残,天理难容,今代天诛杀他,尔等不可逆天,王命在此,见到王命不下跪者,按照欺君之罪诛杀,凡见到王命,不丢下兵器者,按照谋反罪,诛杀九族。凡奉王命者,无罪开释,你们可以回家待命鲁国新的君主之命了。” 圻父这一招厉害了,王命大于鲁国公的命令,一时间,大约五万鲁军放下武器,开始回奔而去。 鲁军大乱,伯御一看大势已去,大喊一声:“冲啊。”身先士卒的向周军阵营冲去。 王师乱箭齐发,箭雨阵阵,伯御被乱箭射死,鲁军一看君主已经阵亡,个个落荒而逃。 圻父下令给伯御一个全尸,然后管控鲁国全境,向宣王报捷,等待宣王的王命。 伐鲁之战,影响远大,这是朝廷干涉诸侯内政的第一大事。 宣王得到捷报,伯御已经诛杀,国不能一日无君,宣王和群臣决议鲁国国君人选。 宣王问:“圻父报捷,伯御诛杀,念其在位十一年,赐其谥号,鲁废公。鲁国无君,鲁国公子中,何人可以顺道为君?” 大宗伯说道:“鲁懿公之子,今年二十多岁,可以世袭为君,这也是陛下王命的延续。” 太宰樊山甫说道:“陛下,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肃恭明神,肃穆庄重,恭敬明白事理,敬事耆老,敬重老人,赋事行刑,处事执法,必问于遗训,而咨于固实,实事求是,不千所问,不犯所咨。” 大臣们听了,一头雾水,这个樊山甫怎么了?原来他进言宣王,要遵循礼制,嫡长子继承法,一直是他的言论,现在却废鲁懿公的嫡长子,而立鲁懿公的弟弟称,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樊山甫也有放弃自己的主张和信仰吗,兮甲吉父不是一直说樊山甫的为人,很遵循自己的原则吗?这次怎么了,被宣王疏远之后,现在讨好宣王?拍马屁,开始人格失缺?还是他本就是这样的人?还是另有不可告人得目的?群臣费解。 宣王考虑一下说道:“从鲁国安定长久计,鲁懿公的后人,和鲁废公的后人之间的仇恨,看来无法化解,干脆,两个人的后代,都不得立,他们也就不会相互再去攻杀了,另立他人,和前面的恩怨划清界限,立鲁武公少子称为鲁国君,隔代立君,应当称为孝公。”宣王如是说。 周宣王召鲁国公子称进京,于夷宫大庙,立公子称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 周宣王废鲁国公事件,让天下诸侯真的害怕了,干涉诸侯国的内政时期,终于开始了,下一个被朝廷干预的诸侯,轮到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