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_第二百七十二回 征垣侯虎臣亶受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回 征垣侯虎臣亶受害 (第1/2页)

    人说宣王老了,年纪大了,做事方式也变了,老糊涂,老怪物,成了他的代名词,其实,这都是群臣一旦实现不了自己的目的,所找的说词,实际上还是反应宣王越老越厉害,越老政治经验越老辣,一般人忽悠不了他。

    宣王三十五年,大夫寿说了一些话,让宣王大喜,终于有人能够知道宣王内心的世界,大夫寿是个兵家,善于读心术,曾经在朝廷大典上展示过读心技术,也就是猜人的思维辨别能力,结果大胜,准确无误,当时群臣称他为神人,当然,这是将其神话,其实就是读心术。

    大夫寿究竟说了什么让宣王感动?

    大夫寿说:“陛下,土地私有化确权,地主阶级得益,成了中产阶级,可是他们没有话语权,有地无权,权力还是在君主大臣手里,他们还得听权力人的话,即使地主阶级拥护朝廷新政,但是,他们很难直接拥护朝廷新政,表现出来的喜悦,都被诸侯大臣藏匿了,除非,将诸侯大臣的权力彻底解放。

    第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均田受亩,人民得益,可是这些人民同样不是陛下直接领导,不是朝廷直接管辖,中间隔着诸侯大臣,朝廷的政策要想贯穿实施下去,不得不通过这些诸侯大臣,可是他们都反对按籍均田,反对井牧制度,维护他们受到损害的利益。

    第三,诸侯大臣的隔断权力,分割一方统治独断,让朝廷统一税政无法推行,土地改革加上税政改革,这让诸侯大臣的利益受到极大伤害,他们甚至打着国民暴乱的旗号,反对朝廷,有一就有二,除非彻底废置诸侯的佣兵权力,这是朝廷一声喊不到底的根源,就像太宰樊山甫,到了齐国筑城,已经两年多,城虽然有了改变,但是土地税制,依然没有变动,所谓陛下所说‘彻我疆土。’彻税如何能推行下去呢?除非废置诸侯的佣兵自立的权力,否则他们就会反抗,就会发生武力冲突。即使推行方牧制度,革典一个方牧之地,作为革典改革的示范区,但是,难之又难,战争这是免不了的,所以臣建议,从现在起,朝廷随时准备征伐,不然,天下各地诸侯不会安定,改革革典,就是革诸侯的命,他们如何不反抗?”

    大夫寿,讲了别人不敢讲的事情,讲了别人都懂都不说的事情,一个敢讲实话的人,那就意味着敢做事实的事情。

    宣王三十六年,宣王提拔大夫寿作为周军军师,中大夫。

    如中大夫寿父所说,朝廷征伐从此时刻准备,因为革典革到诸侯大臣的利益,革到他们命的根子,体制改革,真的难上加难,保守派也就是保利派。

    这一年周宣王九十岁,中条山条戎,奔戎,送个周宣王的生日礼物是一场暴乱。猗氏联合垣曲亘氏亘侯攻打盐国,盐氏不敌,上报朝廷求援。

    周宣王生日也没过好,就派司马程伯休派大将军前去讨伐条绒奔戎之乱。

    奔戎,即周人称貆戎,通垣,尽管这两个字不同读音,古代通用,表示渺视蔑称。

    程伯休派谁去呢?

    参军将军圻父建议说:“虎臣右将军亶,可以前去征讨奔戎。”

    程伯休说道:“他是王上的虎臣,如何离开呢?”

    圻父说:“还不是有左虎臣在吗,左虎臣一人就可统领御林军,亶将军可以前去讨伐垣国。”

    程伯休说:“虎臣,不是我等调用之人,如果要调用,得请示陛下下令调遣,虎臣属于陛下直属调遣。”

    圻父说:“这不难办,臣前去建议陛下调遣亶将军前去讨伐垣国亘侯。”

    程伯休不明白圻父为何一个劲的建议亶将军前去出征呢?其中有什么道道?让人费解。

    圻父前去路中宫,求见宣王。

    宣王接见圻父,问道:“爱卿,有何要是禀告。”

    圻父说道:“臣,求见陛下,有要事要奏,关于讨伐垣侯一事,臣举荐虎臣亶将军出马,那里是他的老家,地形熟悉,环境熟悉,这是有利条件,臣特此举荐,望陛下恩准。”

    “右虎亶将军,乃朕的虎臣护卫,怎好离开,难道朝廷没有大将军了吗?”宣王问道。

    “禀奏陛下,陛下有所不知,朝廷中,亶将军是陛下忠诚之人,其他将军前去,臣担心他们不忠,徇私舞弊,出兵不出力,陛下也知道,朝廷现在对革典改革,群臣心怀叵测,臣实在担心啊。”圻父危言耸听的说。

    “还是爱卿对朕忠心啊,那就按照爱卿的建议,令亶将军前去讨伐垣侯吧。”宣王说道。

    亶将军得到王命,率军征讨貆戎,心里感到奇怪,这是晋升啊,还是被贬职啊!不管怎么样,还是前去司马宮,领兵选将,前去讨伐貆戎再说,完成王命第一。

    亶将军到了司马宮,参军圻说道:“亶将军,你是中条山人,你这次率军征讨垣侯,不会徇私舞弊,带着个人感情放垣侯一马吧?”

    亶将军回道:“参军大人,你也知道,本将军身为虎臣,是王上身边护军将领,忠诚于王上,上天可鉴,请参军大人明察秋毫。”

    圻父说道:“既然亶将军如此说,那你敢立军令状吗?如果有私情,战败,按照军法处置。”

    亶将军豪放的说:“本将愿立军令状。”

    惨了,亶将军进了圻父的陷阱,立了军令状,除非战胜凯旋,否则,按照军令状等着他回来军法从事。

    亶将军领军两万五千人马,两个师的兵力,向黄河中条山地区而去。

    亶将军屯兵安邑,他认为这样左可以出兵攻打猗军,右可以攻打垣侯,地理位置确实如此有利,可是他忘了左右受敌的可能性,有利必有弊,这不是相对论,而是真理。

    事态的发展确实如此,猗军和垣军得到周军屯兵于安邑之后,不约而同的从左右两侧主动攻来,战场的主动权,在猗军和垣军,周军被动的被前后夹击攻打。亶将军说道:“何谓左右夹击,本将左右攻打即便,来是讨伐贼寇,又不是抵御贼寇,这要搞清楚,兵分两路,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