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1976_第二百一十七章 空中小jiejie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七章 空中小jiejie (第1/1页)

    重来1976正文卷第二百一十七章空中小jiejie两人又缠绵了两日。

    孙媛马上就要开学了。

    白客也该去探望一下商业伙伴们了。

    先来天桥股份审阅一下财务报表。

    再来中关村探望刘痣。

    这两年,刘痣他们公司发展起来了。

    还盖起了小办公楼。

    去往他们小办公楼的路口上就竖着他们公司的宣传牌子。

    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英特耐特就一定能实现!

    眼下,整个中关村也有一点雏形了。

    屈指可数的几栋楼房上都挂满各个公司的招牌。

    马路上竟然还有点堵车了。

    刘痣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西装革履,金丝边儿眼镜,完全是一副大老板的派头。

    在整个中关村,刘痣眼下的地位堪比龙头大哥了。

    改革开放后,80年代、90年代、新千年,分别有三次创业浪潮。

    第一次创业浪潮裹挟的基本都是城市周边的农民或者社会边缘人。

    比如像年广久、牟其中这样的两劳释放人员。

    这批人靠的是胆大,但未必有眼光。

    到了90年代基本都沉寂了。

    只有像鲁冠球、宗庆后之类有超前眼光的人才能继续存活下来。

    还有些像刘痣这样,手里抱着金饭碗创业。

    虽然也很艰苦,但没有后顾之忧。

    靠能力,靠时势,很多人到了第三次创业浪潮初期还屹立不倒。

    除了刘痣,像张瑞敏、王石、王健林、褚时健都属于这类。

    除了褚时健成了冤大头。

    其他人都靠股份腾挪,成了企业真正的主人。

    甚至成了首富。

    日后再大言不惭地吹牛逼说自己是白手起家。

    看见白客,刘痣挺高兴。

    “哎呀小兄弟!好久没见了,我请你吃东来顺!”

    “您老人家那么忙,就算了吧。”

    “不忙,不忙,我正有事找你商量。”

    “哼,我说嘛,无事奉承非jianian既恶。”

    “哈哈,是这样,咱们公司打算到港九设立分支机构。”

    “好啊。”

    联动公司眼下的业务无非两块儿。

    左手代理国外的电脑,卖给国内的企业。

    右手再用汉卡让客户二次消费。

    在港九设立分支机构主要目的就是逃税、避税。

    一边开源一边节流,公司利润自然就节节攀升了。

    “听说你在那边有朋友,帮我介绍介绍嘛。”

    韩盛和老梅在港九的地头早就踩的咔咔响了。

    在白客鼓捣下,他俩在港九还买了不少私人房产。

    “哼!给你介绍,你把我的股权都稀释了,我还给你介绍?”

    “不能怪我啊老弟,我们是国有控股,主管单位不让个人掌握太多的股权。再说股权虽然稀释了,但总的股份增加很多了。等将来我们公司上市了,你至少能赚100倍呢。”

    “哼!老子又不缺钱。”

    “哈哈,老弟当然不缺钱了。可老哥我缺钱啊,帮帮忙嘛。”

    白客这下明白了。

    这老东西到香港开分部一方面是为了公司合理避税,另一方面是想找机会中饱私囊。

    “好吧,我帮你联络联络。”

    这不联络还好,一联络还来事儿了。

    “哎呀!我正到处找你呢!”

    “怎么了?”

    “你现在在京都是吧,帮我找个人,领他到羊城来。”

    眼下,韩盛的关系依然在外经委。

    前不久,外经委挑头,让韩盛帮中山的一家企业转型。

    这家企业已经亏损200万,想扭亏为盈绝不是件易事。

    韩盛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商量半天,觉得做电子游戏机应该能赚大钱。

    于是向全国各地网罗人才。

    京都电子管厂一个叫都永平的工程师被他们看上了。

    经过几次电话沟通,都永平答应到羊城面谈。

    韩盛的意思让白客带着都永平一块儿过去。

    走在路上的时候,白客就想:“这名字咋听着这么耳熟呢?”

    “学习机?永平?”

    快到电子管厂的时候,白客想起来了。

    这伙计确实是大咖啊!

    他的商业头脑经营才能甩刘痣一个中关村。

    刘痣是第一浪起家,第二浪发展壮大。

    到第三浪的时候基本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而且提拔人才也是武大郎开店那种,专挑听话的,不如自己的。

    而人家永平同学,第一浪赶上了尾巴。

    到了第三浪的时候依然屹立潮头。

    他创立的O和V两个品牌的手机,差点把小米干掉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