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七二章 灾难深重的西藏 (第3/3页)
诉着对藏人的仇视和厌恶,他们共同认为“藏人实一极端顽固之民族”。有泰对因人的抵抗给英军造成的“困苦之经历”,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荣赫鹏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余因过去数年中迭与顽梗愚昧之藏人作长时无谓之晤见,今得晤此君,亦殊感欣慰也”。后来,由于有泰的这种丑恶行径严重破坏了大清的形象,大清政府将有泰撤职查办,荣赫鹏还对此抱以非常的不满,认为中国任命驻藏大臣,就应当选用有泰这样的一流人物。 在英国入侵者的枪炮下和铁蹄下,在那个自称是天朝上国的大清善意庇护下,对外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在西方自由文明的光辉照耀下,的贸易额几乎以一年一倍的速度在递增。 可是,到底从这种中真正得到了什么呢? 在拉萨的市场上,畅销着由英国和英领印度输来的呢绒、鼹皮、细棉布、粗白布、搪瓷器皿等廉价的英国商品。每年都有总值约四万到五万卢比在拉萨滞销的英国商品,还要被运往更深入的康定和昌都。在大肆倾销的同时,英国人还利用公开的诈骗和不等价的交换,开始大肆掠夺的原料。他们低价收购原料,高价在出售英国的轻工业品和半制成品。从出口的皮革价格比英国的低十一倍左右,羊毛价格低四倍多…… **曾经指出,“帝国到处致力于保持资本前期的一切剥削形式,并使之永久化,而这些形式则是它的****的同盟者生存的基础。” 英国正是如此,他们不但力图保持农奴主的前资本剥削形式,而且还和农奴主互相勾结,共同剥削和压榨的广大穷苦农牧民,干预其经济和政治。他们在的各大城市驻有军队并建有军事设施。在亚东、江孜等地,以护商为名,都驻扎了他们军队,并设有“护商代表公署”。 《康藏轺征》中这样介绍,“江孜为英人侵藏大本营,有邮局、有电报、有军队、有医院。邮局纯为英国人商办,既未得藏政府之许可,亦不受藏政府之监督,虽事务员仍多人,而一切大权则cao之外人手中,邮票亦直用英国式,与南满之日本邮筒遥遥相对,且一过江孜,即遍设驿站,兼备英国官员之食宿”。而英国在江孜和虾士莫等地所建筑的房屋,既不用付给噶厦政府地税,又不付给地价,随意可以自动割取。江孜,建有坚固的军事堡垒,架有通往亚东、嘎伦堡的电报线,又将由印度引来的电线架到拉萨。 的财政金融,同样被英国cao纵着,使广大的农牧民遭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失。如原藏币十元,一般可换银元十块,但自财政为英人cao纵后,藏币就只能换回铜元十八枚。 为了培养他们忠顺的奴才,英国“慷慨而善良”地资助留学生,并举办训练班,由英人担任教练,专门训练那些贵族子弟。 通过这一切狡诈的手段,英国得到了一些****的大农奴主死心踏地拥护,他们不仅赞同英国在驻军,开商埠,享有商品免税进口和不受检查等特权,甚至还为英货无偿派乌拉运输,连英国人在江孜烧的柴草,在拉萨用的木炭,也都规定由农奴供给。特别是一九○八年的《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中还规定,英国在有治外法权、会审权,允许英人“在各商埠内租地建筑货栈”等。 而对于中国和藏区的人民来说,得到的却是一场大灾难,这种灾难,将会一直蔓延下去,百年之后,依然阴魂不散。英国人带来的西方文明,大大削弱了同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得内地与之间的贸易锐减,并且严重地破坏了的农牧业生产,打击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亚东自开辟为商埠以后,有将近二分之一的人口抛弃了农业生产,而去从事运输、旅馆、堆栈各业,有资金者自行开业,无资金者去这些行业充当工人或仆佣。每年约有两三千匹骡马用于商业驮运,使亚东出现草比粮贵的怪事。多数的地方田园荒芜,严重缺粮,只好从国外进口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由于许多牧民和牲畜都被抽出驮运外货,使农牧业不但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有时连简单再生产也维持不了,农牧业生产的技术长久停留在原始耕作和放牧方式上。而的手工业本来就工具简陋,技术落后,面对英国机器生产,根本无力竞争。在洋货源源流入、充斥整个市场的冲击下,大批的手工业作坊纷纷破产。 贫穷和无助,使得灾难深重的,在一九五九年****改革之前的一百多年里,人口整整减少了五分之三。这就是西方文明带给人民的好处。 英国带来的文明,大清政府的**,除去美坏了那些****的既得利益获得者——大奴隶主们之外,还养活出来了一个新兴的精英阶层,这就是以出卖祖宗为荣的买办。正是在这些吃过洋面包、喝过洋牛奶之后,自认为已经成了的救世主的摇尾巴狗一样跟在洋主子后面,疯狂吞噬自己母亲身上的那宝贵血液的藏jianian们,在西方自由文明的口号下,把一块肮脏的尿布,演绎成了藏jianian们理想中的**圣旗。直到今天,这块尿布还在恶心着我们这个被“大清”整治得早已不知道什么才叫美和丑陋的中华民族。 附注:一八四二年九月,地方政府派索康、白席哇等三人为代表前往列城,与克什米尔方面的代表德旺哈日尖、瓦孜热登和拉达克方面的代表举行正式谈判。几经周旋,三方代表最后签订了《拉达克条约》和《条约》,其主要内容是: 和拉达克握手言和如旧,以后双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伤害彼此之间的友谊; 斯日马哈热咱承认历史上就形成的与拉达克之间的边界,从此拉藏双方各守其境,永不生事端; 克什米尔方面答应让原拉达克国王拉拉的王后及二位兄弟返回列城,并做妥善安排; 拉达克一如既往,仍旧每年按期致**喇嘛以年贡,永不中断,克什米尔大君对此不得干涉; 和拉达克之间贸易如旧。地方政府仍按惯例给在拉萨的拉达克商人提供交通运输便利和食宿供应;拉萨方面每年照常供给拉达克所需要的羊毛、茶叶等; 对于地方政府官商来往于拉达克之间拉达克方面应支马匹及拉达克每年向**喇嘛进贡时地方政府需支的乌拉双方仍按以前之惯例办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