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战兵_第329章 沦为玩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9章 沦为玩具 (第1/2页)

    公元2177年五月一号早上八点半

    当这两位占地观察员约克和威客正在为家族的种种商量的时候,那些被机械科技武装起来的巨兽已经朝着感染者们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扑了,面对这些被科技武装起来的巨兽的反扑,这些感染者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起初它们还可以用数量优势来遏制住这些半机械半**化大军的反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感染者们发现它们的反扑根本就是没有什么卵用的,因为被科技所武装起来的这些巨兽实在是太强大了!

    “该死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为什么我手下的大军竟然拿人类组建的这些军队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看到我的感染者偷袭军团在败退,这不是我想要的结局!”

    看到自己的感染者大军在这些半机械巨兽的进攻下节节败退,这头冒牌的感染者之王都惊呆了,在他看来,他的生物兵器是非常厉害的。【】

    可是,感染者之王并不明白,他的这些生物兵器,不过是一种超前进化的物种而已,其实这些被半机械化的巨兽虽然体型非常的巨大,可是论战斗力来说,它们连生化兵器都是比不上的。

    而对于这呕吐头脑有限的冒牌感染者之王来说,生化兵器这种生化武器旧称细菌武器。是指以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的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仍然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生化武器是利用生物或化学制剂达到杀伤敌人的武器,它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由于它伤害太严重,性质极其恶劣,所以已被定为禁用武器。

    在人类战争史上,利用生化武器作为攻击手段的记载很多。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鞑靼人进攻克里米亚战争中利用鼠疫攻进法卡城。原来鞑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他们把死者的尸体抛进法卡城里,结果鼠疫在守城者中蔓延,终于放弃了法卡城。18世纪英国侵略军在加拿大用赠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办法在印地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使印地安人不战而败,也是殖民统治者可耻的记录。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当时战场出现了有利于德军的风向,德军打开了早已在前沿阵地屯集的装满氯气的钢瓶,一人多高的黄绿色烟云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面对扑面而来的刺鼻的怪味,英法守军一阵大乱,阵线迅速崩溃,跟在烟云后面的德军未遭任何抵抗,一举突破英法联军防线。这次攻击,英法守军共中毒15000人,德军亦有数千人中毒。毒气攻击的显赫战果引起了交战各国的极大重视。从此,一些国家竞相研制化学武器,并开始了化学武器与防化器材之间的角逐。1939年,德国首先研制出新毒剂沙林,1944年又合成出毒性更高的梭曼毒剂。1953年,英国研制出维埃克斯毒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统称神经性毒剂,这类毒剂毒性高、稳定性强,是目前为止各国化学武器的主要战剂。在军用毒剂发展的同时,使用毒剂的方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不仅有毒剂炮弹、炸弹和用于飞机布毒的布撒器,还有用于近战的毒烟罐和毒剂手榴弹。二战中,苏联研制出可发射氢氰酸毒剂“卡秋莎”火箭炮,美国研制出m-34型沙林集束弹。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对中**民使用化学武器2000余次,染毒地区遍及19个省区。在朝鲜战争中,双方均未使用化学武器,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