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两百一十九章:行如流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一十九章:行如流水 (第1/2页)

    殷清风走后,书房里陷入沉寂中。

    继之后,同一个书房、同样还是原先那几个人,再一次感受了到来自殷清风的“压迫感”。

    生逢乱世,对其他人来说是灾难,但对于他们,则是难得的崭露头角的机会。

    他们每个人也都在积极的寻找和把握这个机会。

    若干年前,他们认为时机到了,认为他们施展才学的机会到了。

    他们开始选择阵营。

    只有选对了明主,他们才有机会。

    关于储位的争斗,他们都自认为已经做到殚精竭虑。

    但是,从解散天策府到太子被贬为庶人,他们当中的几个人甚至连执行者的身份都没得到,只是在坐享其成。

    当然,争储只是他们辅佐秦王的内容之一,等到秦王得了皇储之后治理天下才是体现他们成就的时刻。

    可是,就连这么一点点的骄傲,在四月间也成了泡影。

    农耕技术、曲辕犁和一年两种,让他们兴奋、让他们鼓舞,但,也让他们汗颜。

    他们知道民间的疾苦,但是他们能想到的就是和文景之治时候一样,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再加上实行均田制、取消盐铁专营就已经足够他们青史留名的了。

    但是,一个让他们彻底的失去了信心。

    他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竟然只是一些遗缺补漏、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臣子,根本达不到名臣的境界。

    情何以堪...

    ,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格局。

    当他们在想着如何让大唐做到歌舞升平、安居乐业的时候,殷清风已经不再着眼于此了,他的心胸更宽广。他想的甚至是汉武帝都做不成的事情!

    他们甘心吗?不甘心!

    私下里他们没少交流,但是得到的结论是沮丧的。

    殷清风做到的那些事,让他们感觉有一层桎梏被打破了。但是,桎梏之后的天地是什么样的,他们依然摸不到边际。

    今日,太子召集他们。

    那小小的浴室,乍一看,精美、奢华、震撼...如果这个浴室只是一些工匠进献给太子的或许还不会引起他们的深思,但是,这个人是殷清风。

    他们禁不住的自问,他们穷一生的精力都想不到还可以通过钱币改制来增加国库的收益、他们穷一生的精力都达不到的格局...殷清风怎么还游刃有余的想到这么巧妙的工匠之术?

    他们与他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之后,他们来到了这里。

    这里是他们与他初次见面的地方。

    曾经在这里,他们向一个少年折服----言称:受教!

    刚才,他们又听到了

    从管子到隋文帝,重农抑商是国本。

    他们也认为这是治国的圭臬。

    治国嘛,先贤们已经告诉他们了,就是儒家的仁和法家的律。

    那,到底怎么才能做到?

    以前他们以为,是“仁者爱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是“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多么深刻的哲理啊!

    怎么到了他那里就变成了“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了呢?

    可是...他们竟然找不到半点反驳的依据。

    不但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反而,他们想琢磨越觉得如果按照他说的话,好像...真的能做成。

    先与之,再取之...前提是...竟然是钱币改制和银行!

    他竟然早就在一步一步的筹划着.....

    多么深邃而又深远的谋划啊~~~~

    王珪、魏徵、房玄龄、杜如晦四人相互看了看,彼此的脸上都是一片木然。

    他们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眯着狭长的双眼不知在想着什么。

    再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一只手拖着下巴,闭着眼睛,同样在神游天际。

    四个人各自暗中叹了口气,起身向李世民告退。

    长孙无忌也跟着四个人一起告退了,只剩下李世民呆坐在书房里。

    因为殷清风曾经和他说过以商税取代租和庸,并说过要取消“调”的谏议,所以他在其他人沉默思索的时候,想得却是另外的事情。

    首先他想到的是,其他人在经过今天之后,会不会主动与殷清风接触,如果接触了,会以什么样的心态。

    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