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_第两百一十九章:行如流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一十九章:行如流水 (第2/2页)

胡思乱想了一阵之后,他又想到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做到以商代农。

    他想到了殷清风说的放良工匠、想到了那些世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想到了加盟会...

    现在书房只剩下他自己了,他再一次理顺头绪后,摇了摇书桌上的铜铃。

    进来的人,不是李晋安。

    李世民楞了一下之后命令道:“派人去把魏国公请来。”

    在东宫门口作别后,王珪四人默契的等长孙无忌上了马车之后,才慢慢跟在后面。

    对于长孙无忌,无论是早就投靠李世民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是后来加入的王珪和魏徵,都感觉与他难以相处。

    一句话,志不同道不合而已。

    虽然彼此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门楣,但长孙无忌是想通过追求权利来实现的,他们四人是想通过青史留名来达到的。

    在杜如晦的偏厅了,四个人沉闷的各自进餐。刚才在东宫那里,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吃东西。

    如同嚼蜡般的应付了一下五脏庙之后,身为主人的杜如晦说道:“如晦刚才想到了中的一句话:‘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也不知那少郎君是看了这句话受的启发,还是他行事暗合了这句话...”

    魏徵听了,有些颓唐的说道:“文子在一千多年前就点明了货殖的真理,我辈却始终相信重农抑商才是对的。”

    房玄龄不知文子是何人,也没读过,既然杜如晦和魏徵都有感而发,他振作精神问道:“乔愚钝,请克明兄和玄成兄解惑。”

    魏徵看了一眼杜如晦,见杜如晦还一副沉思的样子,他向房玄龄解释道:“计然,姓辛氏,名文子,号称渔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人。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

    南游越国时,收越国大夫范蠡为徒,并授范蠡七计。

    他的遗作为。

    范蠡曾经想将他推荐给越王,但他却对范蠡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

    ..........

    范蠡向勾践进献的策略是:‘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王珪说道:“此乃越国灭吴之策,何尝不是我辈劝谏圣人之言。而且,将文子或范蠡的一曰、二曰、四曰之策反过来思考,与今日殷少郎君之言何其相像。”

    杜如晦回过神来了,他接着说道:“克明当初只是粗读一遍,便转而研究书了。现在想来,真是悔矣~~~”

    房玄龄拱手道:“不知克明兄的房中可还有一书?”

    杜如晦摇摇头,“那是族中的藏书...待如晦命人回族内取来,你我仔细研读...”

    魏徵长叹了一口气,“为何我辈观此书只看做是是史书,或只想到引典以谏圣人,而那少郎君却反其道而行之?”

    其他三个人不知该如何回答,屋中陷入沉寂。

    许久,杜如晦感慨的说道:“如晦现在总算明白司马公为何当初在中专门写一篇了。”

    继而,他像是在喃喃自语,“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彊至于威、宣也...”

    好久,他悲伤的说道:“如晦当初观读,只看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看到了‘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只看到了‘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悲哀啊~~~

    礼也好、德也好,我们只在乎这些又有何用?”

    有何用~~~有何用~~~有何用~~~

    三个字反复的在四个人的脑海里响起。

    有何用?

    王珪的的身体塌了下去,他佝偻着腰,低声的说道:“管仲讲工、农、商、兵;刘向又说士、农、工、商。我们都信了刘向的话,却忘了管仲之言。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