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_第四百三十章:河套之战(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章:河套之战(十四) (第2/2页)

“。

    1584年,担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提出了一个带有时间表的扩张计划:在占领朝鲜之后,于1593年初占领北京,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

    1590年,丰臣写信给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1592年,日本首次侵朝初期进展顺利,丰臣秀吉就开始筹划迁都于北京,自己“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苎印度“。

    不过,丰臣秀吉的计划主要停留在“理想层面“。

    丰臣秀吉两度兴兵进犯朝鲜,史称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侵略者遭到了朝鲜的沉重打击,均以失败而告终。

    在中国的明代历史上,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抗倭战争“,其实就与丰臣秀吉和其侵略思想有关。

    明代嘉靖年间起,日本人就在山东至广东沿海一带经常出没,抢占地盘、烧杀抢掠,他们长期sao扰中国海岸线,才有了戚继光打击倭寇的故事。尽管戚继光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无法改变日本对此后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正是由于回应日本的侵扰,同时又避免中国海盗与日本人勾结,明朝实施了闭关禁海的政策,曾经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大明朝,由此转向了保守,大国的胸襟就此渐渐失去,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下坡。

    中学历史课本上有这样的表述,明代江南的手工业、制造业发达,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但随着明朝的闭关政策的确立,“萌芽“的“资本主义“最终没能进一步发展。按照这种说法,有可能进一步融入世界文明的中国,就此徘徊不前,大陆文明未能及时连接海上文明。

    帝国的停滞,自然有各种因素所决定。倭寇的sao扰让统治者不胜其烦,不能说不是原因之一。

    随着丰臣秀吉于1598年病死,其迁都北京进攻印度的扩张大陆的计划彻底失败。然而,丰臣秀吉“灭朝鲜,侵中国“的战争思路,却为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继承。

    幕府时代,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本居宣长的“八弘一宇“的思想树立了日本民族优越、应该主宰世界的理念。这种思想认为,日本是日出之国,乃世界万国之中最优秀之国家。

    本居宣长出身商人家庭,是日本国学家、历史学家,也是引领“大日本帝国“思潮的先导之一。他主张,必须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新华夷秩序,要各国都前来向日本朝贡。鉴于他在日本学者中的地位,众多日本人对其思想推崇备至,并开启了矛头指向中国的“大日本帝国“战略构想。

    其实,这种思想的出现,与古代日本受中国冲击和影响严重有关。当日本社会面临文化问题与社会危机的时候,日本的思想家们便提出,危机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污染,从而提出日本原生的文化高于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心理,这其实是将外来文化作为现实挫折的替罪羊,意在重建日本文化,突出自身的优越性以建立民族自信心。

    本居宣长的民族优越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外来文化的一种冲击,具有保守倾向。从本质上说,他表达了日本文人试图让日本文化独立于中国文化之外,摆脱中国文化的冲击,从而塑造日本民族的自我认同。

    但由此而引发的“日本是神的国度,是世界的中心“的自恋倾向,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日本后来的扩张的一个思想源泉,并为后来的军国主义思想埋下了伏笔。

    在日本的历史还有一位与晚清时期的魏源类似的人物,也为后来的日本大陆扩张提供了思想贡献。此人叫林子平,不过中国的魏源是这位林子平死后一年才出生的,因而二人不同一时代。

    1785年,林子平出版,详论朝鲜、琉球等地的风俗地理等,其目的在于明确日本之三邻国朝鲜、琉球、虾夷地之地图,使日本英雄率兵进入此三国时,能暗记此图以应变。

    1786年,林子平又写出一书,论述作为岛国的日本应该如何向大海进军,希望日本能出现沙俄一样的君主,以武为先,一统五洲。

    日本要上岸。

    如果说其他的人思想相对抽象的话,林子平则将日本的扩张计划具体到了地图上。任何一个日本人一旦面对地图,就会发现朝鲜是一块跳板,而中国则是“彼岸“。如同当年批评本居宣长的日本中心论一样,一些日本人指出,日本如同大海上的一片叶子一样渺小。日本人浮在海上的“叶子“之上,自然是缺乏安全感的。林子平的地图则清晰地指明,大陆就是获得安全的地方。

    与林子平同一时代的本多利明也是一位扩张理论者。他主要围绕日本传统的“八弘一宇“理论,加以发扬光大。

    本多利明是当时日本的经世学家,曾游历各国,调查地理、物产,并习学航海术。他认为,日本要想成为“大国“,必须实行“开拓制度“,并举例类比:“欧洲各强盛国家,其本国虽小,但多有属国,亦堪称大国“;主张无论东洋或西洋皆有可属于日本之诸岛,侵犯他国,由此而增强本国,“是乃国务“。他还把英国视为理想国家,认为英国与日本同属海国,然英国“本国小“而“属国多“。他期待日本像“英吉利岛“,在全世界,两者并列为大富大强之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