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鬼都想跟珍珠公主恋爱_第九十九章 白帝城怀古及瞿塘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 白帝城怀古及瞿塘峡 (第1/1页)

      第九十九章白帝城怀古及瞿塘峡

      追仙太子一行人游览了天坑地缝后,来到白帝城。白帝庙坐落在瞿塘峡口长江北岸,奉节城东的白帝山上。远远望去,红墙显影,树木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间。朝霞如锦、彩云缭绕之时,更有仙山琼阁之美。

      白帝城的大门前,有高大的铁树。大门两边,各有一座石狮子。大门很高大、宏伟,用青石做的拱门。墙柱上、门楣上、两边的墙上,全是五颜六色的彩绘图案。门楣上书写着“白帝城”三个隶书大字。

      夔门由两岸高山凌江夹峙,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又名瞿塘峡、瞿塘关,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中瞿塘峡的西门。

      站在白帝城上,远望夔门,只见长江三峡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三十丈,形同门户。长江上游之水都汇集于此门而进入长江三峡。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十五丈,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夔门两侧的高山,南边的叫“白盐山”,北边的叫“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近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白盐山系因粘色似白盐而得名;赤甲山因山上的土石呈红色,如人袒背,所以名叫赤甲山。隔江相望,一个红装,一个素裹,可谓奇景。两座山因长期的风剥雨蚀,使两岸岩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形成十分壮丽的片段景观。面江迎风的绝壁陡岩,虽然寸草难生,却各现异彩,这些色调和晨曦、晚霞、明月交相辉映,形成了“赤甲晴晖”、“白盐曙色”和“夔门秋月”等无限美景。

      追仙太子问四川按察司副使宋国华:“宋大人,你可知道白帝城有一些什么来头和典故?说来我们听听。”

      四川按察司副使宋国华讲述了白帝城的来历:

      白帝城原名紫阳城。

      据说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自称蜀王,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有帝王之心。

      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

      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便故弄玄虚,宣传造势,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自称白帝,并在这里建造都城,将所建城池紫阳城取名“白帝城”,这座山也改名“白帝山”。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攻入四川,公孙述战死,白帝城毁于战火。

      在公孙述称帝的十二年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后人为怀念他,在白帝山上建庙,立其像祭祀,称为“白帝庙”。

      由于公孙述非正统而系僭称,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四川巡抚毁了公孙述像,改为祭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

      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33年)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名“正义祠”,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遂形成白帝庙内无白帝,而长祀蜀汉人物的状况。

      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追仙太子又问:“宋大人,还有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典故‘白帝城托孤’,你也讲讲。”

      宋国华继续说道:“当初,先主刘备因为气愤孙权违背盟约,偷袭并杀害了正与曹cao鏖战的关羽,不听从诸葛亮劝阻,决定东征,为关羽报仇。当年七月,刘备亲自率领各路兵马讨伐吴国,但是最终战败了。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于永安病危,将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从成都召来,交待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丞相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代吧。’诸葛亮流着眼泪说:‘我一定尽我所能去中兴大汉,为了大汉竭智尽忠,直到死那一刻。’刘备又留下诏书告诉后主:‘你跟丞相一起,做着光复大汉的伟大事业,对待丞相,一定要像对待你的父亲一样。’”

      追仙太子感叹道:“诸葛亮可真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光照千秋啊!”

      高拱说:“诸葛丞相是我等臣子的光辉榜样。我等臣子也应该像诸葛丞相一样,为了大明王朝,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部官员一起拱手施礼:“臣等愿意仿效诸葛丞相,誓死效忠大明帝国,效忠太子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