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章 畅游三峡之巫峡 (第1/1页)
第一百章畅游三峡之巫峡 在风箱峡下游不远处的南岸,有一座奇形异状的山峰,突起江边,人称"犀牛望月",惟妙惟肖。距白帝城仅十多里的杜甫草堂,更是使人流连忘返之处。 从白帝城到巫山,有一百六十里,因为顺流而下,很快就到了巫山。在巫山,追仙太子一行人吃到了风味独特、美味可口的巫山烤鱼和纸包鱼。这个烤鱼,有好几种口味,有麻辣味、酱香味、泡椒味、椒香味、香辣味、耗油味等等,直吃得大家连连叫好。 然后,追仙太子一行人顺江而下,穿过雄峻奇秀的巫山,游览仪态万千的巫峡,看美丽多情的神女峰。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九十余里,有大峡之称。巫山的主峰为重庆府奉节县境内的乌云顶,北与大巴山相连,南面深入武陵山地。 神枢营官兵只安排了五百人陪同追仙太子一行人分乘二十艘大船游览三峡,追仙太子乘的第八艘船。神枢营其余四千五百官兵和锦衣卫官兵沿着长江两岸骑马或者徒步行走,全方位保护追仙太子的安全。 巫峡绮丽幽深,以俊秀著称天下。它峡长谷深,奇峰突兀,层峦叠嶂,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云腾雾绕,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迂回曲折、奇丽纷呈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是对它真实的写照。 峡江两岸,青山不断,群峰如屏,船行峡中,时而大山当前,石塞疑无路;忽又峰回路转,云开别有天,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景色清幽至极,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巫峡两岸,群峰罗列,各具特色。有诗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巫山十二峰分别坐落于巫山县东部的长江两岸,江南江北各有六峰,各距县城二十至六十里不等。江北六峰有:登龙、圣泉、朝云、望霞(神女)、松峦、集仙,均一一可见;江南六峰的净坛、起云、上升隐于岸边山后,只有飞凤、翠屏、聚鹤可见。 十二诸峰绮丽如画,姿态万千,古往今来,擅奇天下。“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这两句诗词道出了人们对十二峰的倾慕之情。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 巫山神女,也称巫山之女,传说是一个帮助大禹治水、造福生灵的女神。传说巫山神女为南唐天帝炎帝(赤帝)之女,一说是王母*,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因而为神。 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宋玉陪侍楚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 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西王母*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路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有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苍峡连彩霞,出峡复入峡。巫峡是三峡最连贯、最整齐的峡谷,分为东西两段,西段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组成,东段由铁棺峡、门扇峡组成。那悬崖绝壁上的夔巫栈道险象环生。 追仙太子傲立船头,迎着两岸接踵而至的群峰和江面上的江风,意气风发地吟诵道:“万里长江万里长,气势磅礴不可挡。哪管大山十万重,一路高歌到大洋。” “好!好!好有气势!写出了长江三峡雄浑壮观的恢弘气魄!”著名的“后七子”之一、刑部郎中、山西布政使司王世贞不由得高声赞叹道。 素以文笔精妙著称的兵部侍郎沈良材也直呼:“太子殿下的这首诗跟长江三峡一样,气势磅礴啊!” 突然,一帮拉船的纤夫唱起了《船工号子》:“一条纤绳九丈三,父子代代肩上拴。纤夫尸骨埋江底,老板年年添新船。” 嘹亮、高亢的歌声在峡谷中反复回荡着。歌声雄浑有力,唱出了纤夫的辛酸和痛苦。 追仙太子含着眼泪说:“船夫们太辛苦了啊!” 听了追仙太子的话,大家都沉默不语了。 从巫山县城往东约三十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这就是神女峰。神女峰到长江对岸有一座索桥,追仙太子大家弃船上去行走。虽然惊险,大家却乐此不疲。 当天晚上,追仙太子一行人到神女峰驿站住宿。神女峰山顶有两棵大树,上面有很长的秋千,缠满了藤蔓,开满了花。 大家都去荡秋千。几个宫女虽然内心害怕,但又觉得惊险刺激,都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也要求荡秋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