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鬼都想跟珍珠公主恋爱_第一百二十四章 古老的马渡关之石林奇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古老的马渡关之石林奇观 (第1/1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古老的马渡关之石林奇观

    进了石林,所有人都被眼前这形态万千的石林惊呆了。阿虎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在石林里到处跑跳,尽情玩耍。

    小寨为诸峰之首,四面悬崖百丈,孤峰兀立,让人叹为奇观。山峰的岩石上、壁面上也有很多古人建房立柱、横梁之坑槽等建筑。

    当地村民介绍说,传说小寨是他们的先人为躲避兵灾匪祸据险而建的。相传某朝,一群土匪聚抢古镇,乡民纷纷逃往小寨躲避。土匪攻了百日也没攻下小寨,便买通一名守寨门的乡勇,里应外合攻进了寨子。但乡民们却早经西岩密道转移出山,仅剩下拒匪断后的首领未及时撤离,情急之下,装扮成重症卧床的老妪,土匪害怕传染上疾病,也离开了寨子。

    更奇的是,在峰巅山间,峡里谷外,遍布着万千姿态又形象乱真的奇石。有一个石柱非常独特,形如关羽青龙偃月刀,被人们叫做“关刀石”。这个关刀石是由三节石柱重叠上去的。石柱上小下大,路过这里,都很怕上面的石头一不小心掉下来了。

    有一个石头,很像一个老太婆,面向西方,盼望儿子归来,被人们叫做“老妪”石。

    有一个石头,身着巴装,手握巴戟,被人们叫做“巴人”石。

    有一个石头,藏爪昂首,紧盯沙溪,被人们叫做“灵猫”石。

    “藏兵”石更奇特,外形巨大,里面是空的,还有飞泉从天而降……

    最让人称奇的要数“锅闶(kang)”石,独石耸立,约有百丈高。顶上又有好几个石头,如倒扣铁锅数口相叠。每每遇到风吹,顶上的“铁锅”摇晃不停却千年不落;还让人惊奇的是,“铁锅”上面,一丛映山红枝繁叶茂,春日花红逼眼,四季劲枝招摇,大家都不知道种子从哪里来的,根须又扎在哪里的。

    “好看!好看!”大家一致赞叹。

    碧雪、春兰把文房四宝送到追仙太子手上。

    追仙太子笑着说:“你们知道我要画吗?”

    “当然。”碧雪俏皮地说,“如此良辰美景,太子殿下岂能错过!”

    追仙太子很快就把这个地方的美景留在了一方宣纸上。大家啧啧称赞。

    追仙太子说:“我画是画出来了,但是,这幅画取个什么名字呢?你们都想想看。”

    于是,大家冥思苦想起来。还是兵部侍郎沈良材思维敏捷,说道:“叫‘云天神厨’如何?”

    “好!好!”追仙太子说道,“沈大人不愧是一代才子啊!”

    “太子殿下过奖了。”沈良材谦虚地说。

    在马渡关石林中,最有历史文化含量的,要数被列为“马渡八景”之一的浪洋寺摩岩造像。

    这个摩岩造像建于唐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由东乡县令、阆英县主簿、石鼓县押司三人共同筹资修建。寺庙初名大慈寺,拥有三重殿宇,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改名浪洋寺。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曾经大修过一次,后毁于战火。

    马渡人于浪洋寺开凿摩崖造像。有一蹲很大的石头,上面雕刻了大量佛像。造像共二十三龛一百四十五尊,分布在长近三丈、宽四尺多、厚近七尺的大青石四周岩壁上,造像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

    一一道长说:“贫道曾经云游过全国,像这么大的石头,专门雕刻佛像,是很少见的。”

    “这个摩崖造像,真是弥足珍贵啊!”高拱感叹道。

    追仙太子说道:“崔大人,你们要保护好这个摩崖造像啊!”

    “遵命!”崔官说道。

    浪洋寺摩岩造像还因有两尊男观音造像而闻名。虽然在佛教史上,观音原为男儿身,但在能够看到的佛教造像中,绝大多数都为女性形象。

    据有关资料显示,女像观音的流行是在南北朝之后的事情,这也证明了浪洋寺摩岩造像的久远历史。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马渡山间,一派壮丽的景色。

    走在荔枝古道上,人们眼前浮现出驿卒快马加鞭运送荔枝的场景,演绎着大唐帝国的豪奢。

    荔枝古道蜿蜒在石林风景区的峡谷山梁,磨得溜光的青石板,仿佛无声地诉说着唐玄宗与杨贵妃凄美的“长恨歌”传奇。

    徜徉在老林壕的青石古道上,追仙太子耳畔犹然响起盛唐时候“得得”的马蹄声。

    追仙太子不禁吟咏起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碧雪问道:“太子殿下有什么感想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