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盛尧箐一语惊人 大太太走进熙园 (第2/2页)
愚下的一手好棋,谭老爷和他经常在一起切磋棋艺。 洪武年间洪武帝下决心惩治贪腐,谭国凯和昌平公主就把欧阳若愚举荐给了皇上,欧阳若愚先是在江苏按察使的任上供职,因为屡破奇案,深受皇上的赏识,后来便拔擢他做了御史,专管刑部。 老爷当即让梅子把蒲管家叫来了。 “老爷,您有什么吩咐?”蒲管家道。 “蒲管家,你到青州走一趟,把欧阳御史请到歇马镇来。你哪里都不要去,一会儿,你到书房等我,我写一封信,你要亲手将它交给欧阳大人。” “好,一定按您的吩咐行事。老爷,您什么时候见一下程班主,三天的时日,唱哪出戏程班主想请老爷的示下。”蒲管家道。 “我不是说过了吗!程班主也太客气了,蒲管家,你现在就去跟程班主讲,只要热闹喜庆,唱哪一出,由程班主自己定,夫人,你看呢?” “行啊,只要是家乡的戏,我都喜欢,一听到家乡的小调,我就像是回到了以前的日子里。” “老奴这就去熙园去跟程班主说。”蒲管家转身走出安怡斋。 “蒲管家,等一下。”谭国凯道。 “老爷,您还有什么吩咐?” “程家班的一日三餐,你可要亲自过问——千万不要怠慢了他们。” “老奴交代好了,绝不会让程家班的师傅受半点委屈。熙园有五个人伺候着呢!一日三餐,老奴会盯着的。” 此时,大太太正在用手绢擦拭眼角。 “夫人又在想翠云了。”老爷道。 想翠云就是想儿子。 大太太一时无语,眼角有点湿润。 “夫人,你莫要难过,都怪我不好。”谭老爷的眼圈也有点潮湿。 大太太用手背拭去滚落而下的几颗泪珠:“老爷,你无需自责,我不是难过,老爷放心,我没事。” “翠云是我以前的贴身丫鬟,父——我父亲知道我喜欢黄梅小调,特地把自己最喜欢的丫鬟赐送给了我,翠云会唱一口黄梅小调,她在我跟前,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哼黄梅小调给我听。” 大太太口中的“父亲”应该是“父王”,一个“赐”暴露了自己的公主的身份。 蒲管家曾经在程班主的跟前提到过这个叫翠云的女孩子。大太太刚才眼圈湿润,是因为想起了翠云和自己的儿子。 “蒲管家,你跟程班主讲,唱什么,由他自己定,再关照程班主,只要热闹、喜庆就行。蒲管家,你去青州,照应程家班的事情,你交给二墩子,叫他好生伺候着。”谭老爷道。 “老爷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没了。你去吧!” 蒲管家走出安怡斋。 用过早饭以后,大太太邀冉秋云去熙园去看望程家班。所以,和赵妈说好要到隐龙寺去烧香还愿的冉秋云只好先陪大太太到熙园去。 梅子和阿玉随行伺候。 四个人走进熙园的时候,程家班的人正在院子里面吊嗓子,练功和对戏。 几个乐师坐在长廊上在调音——熙园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这已经成了程家班的习惯,不管有多熟练的戏,演出之前,只要有时间,就要反复练习,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雨还在下着——只是小了一些,好在熙园四周有长廊,大伙儿都站在长廊上,或者靠在长廊的栏杆上练习。 程班主和向东、向南、梅其宝正在整理、归置道具。 有些道具是由一块一块小部件拼接而成的,拼接好的道具,按照布景的先后,摆放在回廊的角落里,最先上场的道具摆放前面,后上场的道具放在后面。 程班主还在圆门右侧的走廊上拉了一个围挡,这里应该是演员上场前化妆,换装、休息、等待区。 时值秋末冬初,天气比较冷,演员身上的衣服比较单薄,所以,要用布围挡起来,这样可以遮挡住一些寒气。 看到有人走进院子,程班主放下手中的道具迎了上来。程向东抬头看了一眼两位衣着讲究的太太以后,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冉秋云上前一步道:“您就是程班主吧!” “回太太的话,小人叫程五洲。”程班主从对方的穿着上就看出对方的身份,他甚至还能猜出站在他面前的应该是大太太朱氏和二太太冉秋云——他已经从蒲管家的口中知道了一些情况。 “这是大太太——我们的寿星,她想来看看师傅们。”冉秋云道,“大太太担心下人照顾不周,特地看看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