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赵长秀带回消息冉秋云彻夜难眠 (第1/2页)
“这孩子的性格和国凯和秋云是一样一样的。”老太爷道,“像我们谭家的种。” 老太太在一旁垂泪:“我的乖孙女受苦了。” 赵夫人走到老太太跟前好言相劝。 老太太垂泪可能和老太爷刚才说的话有关系,婉婉就要回府,而谭为义刚被赶出谭家大院。 谭为义的性格虽然不像儿子国凯,但他毕竟是谭家的血脉。 为义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来。 “婉婉知道自己的身世了吗?”昌平公主问。 “婉婉知道自己的身世了,但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爹娘是谁?她一直想找自己的亲生父母,结果被李铁匠夫妻俩一番话劝住了。” “什么话?” “他们说,如果婉婉果真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那么,他们的儿子在别人家就呆不住了。之后,婉婉就再没有提找生身父母的事情。” “真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她不想让养父养母伤心,她知道心疼养父养母,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养父养母对她好。如果养父养母对她不好的话,她是不会断了这种念想的。” “李铁匠一家不曾亏待过婉婉,李家虽然家境贫寒,但婉婉是五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念过书的孩子。” “李铁匠一家果真是厚道人家。他们跟我一样,也想自己的孩子,可这么多年,他们从来没有打扰过我们。”冉秋云道,“比较起来,我冉秋云不如那戚氏啊!” “秋云,此话何意啊?”谭国凯道。 “秋云瞒着、背着老爷到刘家堡见过婉婉三次。婉婉是我身上掉下来的rou,我实在受不了,我到刘家堡去了三次——我只去过三次。”说到伤心处,冉秋云的眼泪有来了。 “小姐,你到刘家堡去过三次,长秀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啊!”赵妈道。 “当时,我们说好两不相扰的,秋云怕你拦我,所以——我——” “赵妈,二太太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是我陪二太太到刘家堡去看婉婉小姐的。”阿玉道。 “小姐,你就不怕为仁的身世露馅吗?” “二太太是很小心的。”阿玉道, “我们每次到刘家堡去,都把马车停在栗树林里,我也在栗树林里候着,二太太一个人去的刘家堡。” “秋云见到婉婉了?”谭国凯道。 “见到了——我到刘家堡去就是要见女儿的,见不到女儿,我如何会心安?” “你是如何见婉婉的呢?” “第一次,我到李家讨水喝,当时,李铁匠夫妻俩都不在家,只有婉婉和一个哥哥在篱笆门外玩耍,秋云只想看看里家怎么样,我没敢在李家多耽搁,留下几包点心就离开了。” “你还丢下几包点心?” “对啊!除了丢下几包点心,我还能做什么呢?” “婉婉当时有多大了?” “五六岁的样子吧!” “五六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你就不怕婉婉心里面犯嘀咕啊!” “当时,我没有想那么多。” “第二次呢?” “第二次见婉婉是在唐先生的学堂,那是我最伤心的一天,我看到婉婉趴在学堂的窗户外面,脚下垫着一捆柴禾,唐先生在里面讲学,婉婉聚精会神地听着。婉婉要是在我身边的话……”冉秋云一度哽咽。 “第三次呢?” “第三次见婉婉也是在唐先生的学堂。我看婉婉坐在学堂里面,很感激唐先生,他一定是见不得婉婉站在窗户外面听课,才让她坐在学堂里面听课的,我就给了唐先生五十两银子。” “你无缘无故给唐先生五十两银子,不就是告诉唐先生,你和婉婉有关系吗?” “我没有这么傻,我看那唐先生为人端正,人又十分清贫,我只字未提婉婉,我希望我对唐先生的好,能转移到孩子们的身上。” “学堂里面只有五个孩子,只要唐先生能对孩子们好,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让赵妈送五十两银子给李家,不就是担心孩子吃不饱肚子吗?” “你给唐先生银子总得有点由头——或者说辞吧?” “我说先生年事已高,还热心传道授业解惑育人之事,实属难得,校舍也破旧的厉害,民妇想尽一点绵薄之力。” “唐先生才勉强收下银子,回府之后,我又觉得不妥,才让赵妈送五十两银子给李家。” “为了为仁,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刘家堡,我果然没有看错人,那唐先生果然待婉婉不错。” “婉婉不但念过书,她出落得如花似玉,十二三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家请媒人上门提亲了。” “李家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