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赵长秀带回消息冉秋云彻夜难眠 (第2/2页)
意婉婉到青州尚家去帮佣,也是为了让婉婉躲那些媒人。” “李铁匠夫妻俩唯一苦恼的是不知道如何安排婉婉的婚事,听说老爷太太要认回婉婉,他们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不让自己的孩子念书,却让别人的孩子念书,我的女儿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啊!”谭国凯道。 “可不是吗?刘家堡有一个学堂,就是小姐刚才提到的学堂,学堂里面的先生姓唐。” “婉婉每次跟两个哥哥上山砍柴,路过学堂的时候,总会站在学堂的窗户外面看先生讲课,回到家以后,就用树棍子在地上写写画画。” “唐先生看她天资聪明爱学习,就让婉婉坐在教室里面上课,但并不收她的学费。” “李铁匠过意不去,就经常到学堂里面帮助修葺房子,修理桌椅板凳,还让老婆经常到学堂里面帮助唐先生洗洗弄弄,缝缝补补。” “真难为他们了。明天早上,我跟你们一块到青州去。”冉秋云见女心切。 “小姐,这恐怕不妥。” “为什么?” “婉婉并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爹娘是谁,李铁匠夫妻俩恐怕还要费一番口舌,小姐如果突然出现在婉婉的面前,我担心她一时转不过弯来。再说,这大雪的天,小姐还是在家呆着的好。” “对,还是赵妈说的对。性急吃不了热豆腐,秋云,你听赵妈的,明天,你就坐在平园耐心等候,明天,你们母女俩就可相见,不必急这一时。”谭国凯道。 “明天,我陪meimei坐在平园等。”昌平公主道。 “我也到平园来陪秋云meimei。”赵夫人道。 “我听老爷的,不过,秋云有一个要求。” “快说,什么要求?” “老爷一定要好好感谢李家人。” “那是一定的,我正在考虑这件事情,要感谢的不仅仅是李家人,还有程班主和翠云的家人。” “咱们绝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从此以后,咱们和李家、程家班和翠云家就是亲戚啦。” “老爷,长秀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赵妈,你当说无妨。” “老爷让我带去的五百银子,李铁匠推搡了半天,说什么都不愿收下,他还说了很多感谢老爷太太的话,他说,老爷太太送给他们一个好女儿,还帮他们把儿子培养成了有出息的人。” 他们感谢都来不及,怎么能收老爷和太太的银子呢?所以,我寻思,给银子总不是个事。” “我明白赵妈的意思,我也在琢磨这件事情。昌平,秋云,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老爷,你说。” “李铁匠不是有两个儿子吗?我可以把他们安排到店铺——或者作坊里面去做事情,让他们负责一摊子事情,让那些掌柜和主事从旁指点一二,如果他们是踏实本分的人,假以时日,就让他们独当一面——李家的日子就会慢慢好起来。” “还是老爷想的深远。”昌平公主道。 “这样最好,帮他们挖掉穷根。咱们谭家稍微拉扯一下,李家的日子就好过了,这对婉婉也是一个交代——他们毕竟也是婉婉的养父养母——是为仁的亲爹亲娘啊。”冉秋云道。 “至于俊生兄弟,那就更好办了,我们谭家那片檀树林,还要五六年才能成才,不是经常有人偷檀树吗? 我们就请李铁匠帮我们照应着,我们每年付一点工钱给他,这样,该不会是折辱他吧!” “至于他的铁匠铺,他照常开,护林和打铁两不误,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样最好——这样最好。”冉秋云道。 “赵妈,李家的房子怎么样?” “李家的房子破旧的不行。” “老爷,你再派一些工匠,材料,我们有的是,把李家的房子翻盖一下,另外再加盖几间房子,还有学堂的房子,也一并修葺一下,添加一些桌椅板凳。”昌平公主道。 “昌平比我想的更细致,就这么定了。蒲管家,你进来。” 蒲管家走进房间。 “蒲管家,你带几个人到伙房,把夜宵送到这里来,我们在这吃。” 蒲管家转身走出房间。 不一会,在蒲管家的带领下,几个丫鬟拎着食盒走进房间,走到圆桌跟前,打开食盒,从里面端出十几碗水饺,一个丫鬟从食盒里拿出几碟子芝麻辣椒酱。 梅子和紫兰在桌边摆好圆凳子,谭为琛、谭为仁、谭为仁、为智、为信、玉兰、玉婷、阿玉和凤儿将老太爷、老太太、代王、欧阳大人,谭老爷、昌平公主、谭国栋、赵夫人、赵妈扶到圆凳上坐下,其他人端着碗站着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