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长堤相送 (第1/1页)
1、芷兰和杏儿头从外面回来,走过前院,边走边对杏儿说:“看看侯爷回来了没有?” 杏儿:“诺。” 芷兰进厢房刚放下竹篮,摘下蓝花麻布巾,就见杏儿从外面端了水盆进来。 杏儿:“大小姐,侯爷回来了,和夫人一起在上房前厅陪客人呢!” 芷兰:“客人?” 芷蕙坐在厢房另一边的织机上,在织机发出哐哐声响的间隙招呼说:“姐回来了?” 正说着话,后院忽然传出一声马嘶…… 芷兰透过木隔窗棂往院子里瞧,见那里的马厩里拴了一匹陌生的大黑马,一个宫廷侍卫模样的人在同青儿一起,在那里给马添料喂食。 芷兰:“家里来客人来了?” 芷蕙:“是母亲娘舅家的堂侄子,论起来咱们该叫他表兄的。” 芷兰一边往下捋挽起的袖子,一边说话:“过去怎么没听母亲说过还有这门亲戚?” 芷蕙:“外祖父母下世早,母亲又来在这侯府多年,先是在长安,又迁来睢阳……” 芷兰:“那,这位表兄今儿怎么突然就来了!有什么事么?” 芷蕙:“好像不是打从疑川来,竟是从长安太子东宫来,来看望我们这里的王爷和贾太傅,顺便看一看他的表姑妈,我家夫人。” 芷兰回头:“从长安太子东宫来?他叫什么名字?” 芷蕙:“好像是叫……什么错?” 芷兰:“晁错?” 芷蕙回头看了一眼芷兰:“姐知道他?” 芷兰:“那可是太子太傅呢!当今太子的大红人!比起我们这位太傅,也是个极有学问的主。只是先前从不知晓,他竟与咱们家还沾亲带故。” 芷蕙:“只听说他先前做太子舍人,因为学一本什么书,很得皇上赏识呢。” 芷兰一边在屋里忙活,一边说话:“是《尚书》。那还是前朝年间,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一时满天下大焚书,火焰达一月不熄。一场大火过后,许多书俱都失传,这本《尚书》多亏齐国还有个叫伏生的老先生凭记忆还能传授,朝廷就派了咱这位表兄专程去修学,回来便就有了这本书的意文修订,也算为后世立了一大功呢!” 芷蕙再次回头盯了她一眼:“姐怎么什么事都知道!” 芷兰得意地:“咱是谁?睢阳侯家的大少爷!” 芷蕙撇嘴:“少来少来!没的叫咱家老娘伤心!” 二人正逗嘴,就见跟芷蕙的丫头桃儿进来:“大小姐,侯爷和夫人吩咐大小姐二小姐换了衣服,到前厅见客呢!” 芷兰:“知道了。” 2、晁错从侯府的上房前厅出来,身后跟着睢阳侯、樊夫人和芷兰、芷蕙。 青儿从后院将那匹大黑马牵出来,由晁错的侍从将马缰绳接了过去。 晁错朝睢阳侯和樊夫人拱手行礼:“表姑父姑母请留步!小侄这就告辞了!还有表妹也留步吧。” 睢阳侯:“回去替老夫向太子殿下问安!” 晁错:“会的,表姑父姑母也多多保重,小侄打扰了!” 芷兰朝晁错施礼:“表兄一路平安!” 晁错还礼一拱:“多谢照应。” 樊夫人亲昵地瞧着他:“说哪里话,表姑母我自打嫁到这侯府,先是在长安,山高路远的,少有娘家亲人来看望,后又随侯爷迁到这梁国,这多年,竟像同母家断绝了来往一样……今儿还亏有你这一来,也算你姑母有了上门来的娘家人了!你若有能天天来,那才好呢!” 睢阳侯蹙着眉,不满地:“瞧你这表姑母,说起话来就是没完没了!晁错贤侄啊,以后你要常来,就拿这里当自己家才好!” 晁错微笑答应:“只要有机会,小侄定会常来看望表姑母姑父和表妹们!” 睢阳侯、夫人和芷兰、芷蕙将晁错送至府门外,望着他上马走远…… 27、睢阳城外。睢水河长堤上,两旁垂柳依依,贾谊和晁错在垂柳间并肩而行。前方不远处,有车夫赶着车,侍从牵着马等在那里。 贾谊从袖筒里取出一卷书简,交与晁错:“这个是在下新写的《治安策》,烦请晁大人带回宫呈与陛下。” 晁错双手接过:“贾大人放心,晁错一定带到。” 贾谊朝晁错一揖:“有劳了!” 晁错还礼:“客气……在下不揣冒昧地想问一句——不知这简书上面写的什么?可还是与列侯之国、诸侯削藩相关的事么?” 贾谊目光投向前方,思索片刻才说:“是,也不全是。” 晁错:“哦?可否让在下先闻其祥?” 贾谊点头:“自秦以来,匈奴强盛,常犯我汉朝边疆……你我做臣子的,需得为朝廷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