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章:悲欢广陵 (第1/1页)
1、梁王宫内,刘揖,贾谊,韩安国和睢阳侯围着一张地图在商讨…… 韩安国指着地图当中的一个地方说:“王爷和太傅的意思,要在这睢水河边修一片竹园……这个地方是原有的桑园,可以再扩大些……那天看过的地方,可以栽一些果树,每年开花的季节也是个景儿,到了秋天,可以有些收获……王爷以为如何?” 刘揖从地图上抬起头来,望着贾谊:“太傅怎么看?” 贾谊思忖着:“其它都还好,只是朝廷提倡农耕,陛下还亲自扶犁耕种,诸侯各国都是以粮食种植为主,百姓种作还要以粮为主,所谓以民为本,亦是以百姓的生存需求为第一根本。” 韩安国:“太傅言之有理……我们可以鼓励农人在一些重沙的滩地上开出一片果园来,其它还以粮食作物为主。” 刘揖将目光又投向睢阳侯:“樊爱卿以为如何呢?” 睢阳侯若有所思:“从今年春天的这场饥疫来看,粮食还是这一带百姓的救命口粮,我附议太傅,将可以种粮的农田还以粮为主,实在沙重无法耕作的土地,栽种一些果物也未尝不可。” 门吏进来,将两封简书递予韩安国。 韩安国将简书再呈与贾谊:“吴国和淮阳国的函简。” 贾谊将简书奉至刘揖,刘揖示意他打开。贾谊将那书简打开看了,才说:“吴国派往长安的使者,这两天要路过我梁国这里。”又打开另一只盒子,笑了:“王爷的胞兄淮阳王这两天也到了!” 刘揖高兴地双手一伸:“皇兄要来了!”说着话,孩子气地拉着贾谊:“太傅,这回我们一定要请皇兄在梁国多住几天,也好尽尽咱的地主之谊。” 贾谊:“只怕王爷再怎么盛情,淮阳王也是住不了太久的,秋请的日子就要到了,就连我们也得打点一下,以免误了行程呢!” 2、睢阳城外。护城河边。 公孙诡、刘贤、枚乘和邹阳四人牵着马,一路走近城门。 公孙诡和刘贤在前,边走边压低了声音说话:“早听说这贾谊前些年在长安时,就时常鼓动朝廷削藩,还提出列侯之国,把居住在长安的一些老臣们都赶出长安都赶到了封地去,最终他自己也被排挤出了长安。近来又听说,皇上有再启用这贾谊之心,将其从长沙国召回,原本是想把他留在朝中的,只是朝中有人一力阻止,才将他又安排到这个比起长沙来离长安近一些的梁国为梁王太傅……下臣听说,这人很是能言善辩。” 刘贤:“再怎么能言善辩,也不过是一封国太傅。” 公孙诡:“那倒也是。” 二人身后,枚乘和邹阳二人也在低声交谈。 邹阳:“听说贾先生在这儿任太傅呢!倒很想一见。” 枚乘:“可堪天下第一才子,文章诗赋都是一流的。” 邹阳:“当初读他的《过秦论》,真是惊为天人!” 枚乘:“不光策论写得好,诗赋也是当今天下屈指可数。” 邹阳笑着看看枚乘:“叔兄的《笙赋》、《七发》,那也是天下一等好文品。” 枚乘摇头:“阳兄过誉!与这贾大夫比起来,枚叔不过雕虫小技。” 邹阳:“叔兄亦过谦了。” 3、贾谊坐在临窗的几案前书写,杏儿在门外探头探脑。 贾谊似感觉有人,朝门口处皱着眉头奇怪地望过去:“谁在那里?” 杏儿闻言将自己藏在门外廊下的柱子后面。 贾谊见无人应答,又埋头书写。刚写了一会儿,又感觉有人影在门口晃动,只好放下笔墨,站起身朝门外走去。及至走到门口,站门外左右看了看,并没有人,回身要进来时,却发现杏儿挡在门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