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8章 鬼才(感谢羡慕嫉妒恨啊万赏!) (第2/3页)
回陆丰嘴里的“傻比自己砍自己测试防弹衣”,嗯,那个比较尴尬。 这一次不一样,听成记者的意思,有可能会对王琛进行正面报道,另外,市电视台和新华日报也不是一个等级的,一个只是普通民生新闻,另一个则是机关报,分量重的多了。 …… 第二天,出门准备去发改委报批扩建水泥厂。 刚刚开着超级跑车和戴伟出门,看见有个早餐摊,王琛下车去买饭团吃,瞧见旁边有个报刊亭,他心中一动,走过去问道:“新华日报来了吗?多少钱?” “来了,一块五。”老板机械化道。 王琛眨眼道:“不是一块吗?” 老板翻白眼道:“你说的是几年前价格了,要不要?不要别挡着,住云起苑、开保时捷超级跑车的大老板连五毛钱都抠啊?这世道果然越有钱越抠门。” 老板这话说的没错,越是穷的叮当响的人越喜欢打肿脸充胖子,相反,不少有钱人都很低调,有些身价几十上百亿的大老板,甚至为了不上“杀猪榜”各种隐瞒资产,王琛没计较,微信扫码付了一块五毛钱。 回到跑车上,让戴伟开车。 自己坐在副驾驶座上把报纸翻开,终于眼睛一闪,在第二版中间位置看见了自己的大名在文章中,上面还配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尤其这个标题特别吸引人——《茳苏省年度最具良心企业家》! 内容: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源源不断的订单?亦或是各种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 在这里,静海安泰水泥厂老板王琛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员工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然后下面是一连串事情经过介绍。 最后是一段总结:像王琛这种高品格、高风尚充满人格魅力的企业家已经不多见,希望有关部门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能够对其这种事迹多加表彰,以王琛精神发展我省企业,努力做好人道主义工作,落实企业生产安全责任,为我省企业进步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价真高啊,王琛被夸的心都飘了起来了。 ———— 省发改委在楠京。 距离有点远,哪怕上了高速,从静海赶过去都行驶了四个小时样子。 等到的时候,已经十点半。 王琛生怕里面的人中午休息,带着戴伟匆匆跑了进去。 前台咨询工作人员是两个女的,都三十多岁。 王琛上前道:“您好。” “您好。”其中一名短发咨询人员抬起头,“有什么事……诶,你是不是今天早上新华日报二版那个安泰水泥厂老板王琛?” 戴伟乐呵道:“老板,你的事情都传到发改委来了?” 王琛笑了笑,道:“对,是我。” 另一个长头发的女咨询人员闻言也抬起头,咯咯笑道:“瞧了,我们刚才还在聊您呢,没想到真人跑咱们面前来了,这可是新华日报啊,咱们省里的机关报,你知道什么分量的吧?一般人可没这个待遇!” 短发女咨询人员接着说下去,高度评价道:“王总,早上我看到新闻的是仔细琢磨了遍,如今社会啊,像您这么有良心的老板真的不多见喽。” 王琛赶忙谦虚道:“言重了言重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记者朋友文采好,把我写的突出了。” 短发女咨询道:“您来咱们发改委是不是有什么事?” 正事要紧,王琛把前来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道:“我该去哪个部门报批?” 两个女咨询刚想说话,里面笑呵呵传来几个声音。 “主任,难得上午就把事情做好了,下午还有啥吩咐?” “事情怎么可能做得完呢?尤其是年底了,你们工业处尽快把综合分析、协调工业发展等报告做起来,别偷懒啊。” “好的主任。” 随后,四五个人从里面走出来。 为首的男子五十多岁,似乎被众人称之为主任,他倒没有什么不怒自威的神色,相反,看上去十分和善。 两个女咨询人员连忙打招呼。 “主任。” “主任。” 四五个人都朝着他们看过来,主任点点头,看了看王琛,询问道:“他们来办事的?” “这位安泰水泥厂的王总来报批水泥厂扩建。”短发女咨询员回答道。 “哦,水泥厂扩建报批。”主任随口应了一声,随即道:“那是……诶,安泰水泥厂?好耳熟啊。” 另外个四十多岁男子插话道:“今天新华日报二版那个?” “哦,对,我想起来了。”主任朝着认真地看过去,半响后笑道:“还真是他。” 王琛没有发愣,主动打招呼道:“主任好。” 主任本来似乎要出去,听到打招呼转而朝着他们走来,来到王琛旁边伸出手拍拍肩膀道:“小伙子年纪轻轻思想觉悟不错,继续保持。” 王琛受宠若惊道:“谢谢主任。” “嗯,我还有点事要出去一趟,小廖,你带他上去报批。” 短发女咨询员道:“好的。” 主任带着人走了。 王琛眨眨眼,啥时候报批还有这么好的待遇,让人带上去? 尽管想不通,但是有人带过去省的再摸地方,他还是挺高兴的。 更让王琛没想到的是。 原本在自己想来报批十分困难的事情,竟然出乎意料顺利。 各部门半点都没为难,能批的当场就批了,不能当场批的需要派人员去考察,立刻就派人跟着王琛去考察。 这下子弄得王琛整个人都迷糊了。 这可是发改委啊,而且哥们儿报批的是水泥厂扩建项目,怎么这么容易? …… 安泰水泥厂,下午四点样子。 发改委审核考察的人员离开了。 王琛这才得空去行政楼见到管理层们。 综合办经理秦烟第一个迎了上来,笑得露出小虎牙道:“老板您来的正好,我们刚才还在说新华日报上的新闻呢,您看了吗?” 王琛笑笑,“早上就看了。” 秦烟咯咯笑道:“大家之前还聊着呢,您可是咱们省里少有能登上新华日报的企业家。”她替王琛高兴,“这可是新华日报啊,影响力十分大,以后咱们单位有什么政策上需要审批的事情,人家会看在您上过新华日报的份上变得容易很多。” 财务经理李海霞也看过来,有些兴奋道:“是呀是呀,您看刚才发改委审核考察人员对咱们王琛多客气,多亏了这份新华日报,我估计咱们的报批有戏了!” 被她俩这么一说,王琛反应过来了。 难道今天去发改委报批那么容易是新华日报的功劳? 还真有可能,否则的话,像水泥厂这种属于管制的企业项目,想要扩建报批十分困难,各种疏通关系才有可能,王琛深知其中的难度。 别说安泰水泥厂是小厂,哪怕是中等水泥厂,要是有点不符合规定,回头被取缔都有可能,更别说扩建了。 这不是说着玩的。 最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取缔小型水泥厂,不少中型水泥厂都遭了秧。 王琛先前也担心过自己的水泥厂会遭到政策上打击,所以趁着订单大增的时候,想要去试试看能不能报批扩建成功,因为大型水泥厂被取缔的概率非常低,当然,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根本没想到自己能够一下子报批成功,甚至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花点钱疏通关系啊,找人脉打招呼啊。 然而没想到的是,上了一次机关报就解决了自己的难题! 回到办公室里。 王琛收拾收拾准备下班了。 这时候,座机叮铃铃响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