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1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节 (第2/3页)

到了两个儿子的意图,不过他没有阻拦,他觉得这样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太伯和仲雍离开了家乡,一路东行,来到衡山。那时的南岳衡山是哪里不是现在的湖南衡山,而是现在安徽霍山县境内的天柱山,那时叫做衡山。直到汉朝,南岳衡山都是这里。

    兄弟两个晓行夜宿,一路奔波,终于到了衡山,那时候这里都是荒山野岭,人迹罕至。太伯和仲雍于是继续向东走,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终于再次见到了平原。

    越向东走,江河湖泊就越多。这一天,兄弟俩来到了现在的江苏无锡一带。

    江南水乡,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江南水乡了。

    那么,那时的江南水乡是怎样的呢

    脱掉衣服的男人

    且看历史记载。

    论衡:吴为裸国,断发文身。

    列子:南国之人,祝发而裸。

    孔丛子中孔子曰:夫吴越之俗,男女无别,同川而浴。

    那时的江南,还是荒蛮之地。男女相悦,出于天然,纯洁率真,与yin荡毫不相干。

    这里的人都是**,男女都是**,顶多在腰间系上些树叶。天热的时候**可以,天冷的时候呢找一块兽皮一裹,腰间系一根草绳。此外,没有城堡,甚至没有像样的房子,所有的房子都是草房,风来欲倒那种。人民散居,没有国家部族的概念。

    没有人戴帽子,前面的头发被剪短,在前额留下刘海。后面的头发盘起来,做成发髻,用一个棍子固定住。或者用草绳绑住头发,让头发披到脑后。

    文身,无论男女,身上都刺着很多花样。

    用左传的话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

    “野蛮啊。”兄弟两个感叹。好在,野蛮人还算友好,还算大方,兄弟两个受到尊敬。语言虽说不通,比划比划也还能交流。时间长了,沟通都不是问题。

    感叹归感叹,兄弟两个决定住下来,不走了。

    住哪里自然也只能住草房。吃什么主要吃鱼,因为四处是水。兄弟两个很快学会了游泳,学会了打鱼。

    所有人都是**,只有兄弟两个人穿着衣服,他们成了另类,他们看别人不顺眼,别人看他们更不顺眼。渐渐地,他们也觉得自己不顺眼了。除了不顺眼,还有不方便。别人下水捉鱼,随时跳下去,而兄弟两个要脱了衣服才能跳,捉了鱼上来还要再穿上。天热的时候,真是不想穿衣服,何况,这里雨水也多,衣服总是湿的。

    “嗯,看来,**是有道理的。”兄弟两个说,于是也开始**。

    既然**是有道理的,断发自然也是有道理的,而帽子根本就是累赘。

    文身的好处很快也看出来了,因为这一带有鳄鱼,文身可以用来吓住鳄鱼。

    兄弟两个对于这里人没有房子始终不理解,终于,他们决定建一座房子。可是,刚刚开工,他们就发现为什么这里人没有房子了。按照周人的方式,一般是建窑洞和用土石盖房。可是在这里,没有合适的山来建窑洞,而雨水太多,土石结构根本无法成立。

    “唉,看来草房也是有道理的。”兄弟两个说。

    于是,兄弟两个断发、**、文身,住草房。

    江南大地,就这样多了两个野蛮人。

    不过,这两个野蛮人毕竟与当地的野蛮人不一样。

    除了打鱼维持生计,他们开始种地。当地有水稻,但是当地人对于种水稻并不热衷。兄弟两个来自周国,是种麦子的高手,种水稻自然不在话下。

    江南一带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都很好,兄弟两个的水稻也越种越好。短短几年,兄弟两个成了当地富豪,而且他们非常慷慨,总是周济周围的人。周济周济,就是从周国来的两个人救济大家。

    兄弟两个生活越来越幸福,生活水平基本上从初级阶段奔向小康了。

    随后,娶妻,生子。

    江南大地,又多了两户人家。

    信念坚定的男人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这一天,来了两个人,两个什么人老熟人。

    “你们怎么找到我们的”看着两个从老家周国来的人,太伯和仲雍有些诧异。

    “你们不是说去衡山吗我们就到衡山去找。可是找不到你们,正要回去。恰好有人从东面过去,说是有两个从周国来的人在东面教人种地,深受拥戴。我们一听,估计是你们,就这么找过来了。”

    “那,找我们什么事”

    “你们的父亲病危了,吩咐要找你们回去见最后一面。”来人说。

    “啊爹病危了”太伯和仲雍一下子紧张起来。

    兄弟两个略略打点了一下行装,告辞了老婆孩子,起程回国了。

    一路奔波,兄弟两人总算是回到了周国。

    晚了三秋了。

    “兄弟,爹呢”两个野蛮人一把抓住季历,高声问,好像要杀人的样子。

    季历吓了一跳,这两个野蛮人真野蛮,真没礼貌。可是仔细一看,敢情这两个野蛮人是自己的两个哥哥。

    “大哥二哥,总算把你们盼回来了。爹,爹他,他已经走了,呜呜呜呜”季历说完,抱着两个哥哥放声大哭。

    兄弟三人相拥,痛哭一场。

    原来,派去找太伯和仲雍的人刚走没几天,古公亶父就去世了。可是,季历一直不肯为父亲下葬,一定要等到两个哥哥回来。

    古公亶父终于下葬了,这个时候,距离他去世已经是七个月了。后来周公制礼,天子死后七个月下葬,想必就是参照了古公亶父的先例。

    父亲已经下葬,谁来继位就是个现实的问题了。

    “大哥,该你当国君了。”季历提出来要太伯继位。

    “不可以,父亲的意思,是应该你继位的。”太伯拒绝。

    “不,大哥,应该是你。”

    “三弟,周国的兴盛一定是要靠姬昌的,你不要辜负了父亲的厚望。”

    “大哥,我怎么可以做你的君主呢”季历还坚持。

    “三弟,你看我和你二哥这个样子,我们现在是野蛮人啊,怎么能做君主呢我们已经习惯了野蛮人的生活了,在那边也有家了。这次回来就是给爹下葬,之后我们还要回到那里去。”

    从最早向父亲提出让位到出奔江南避让,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