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1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2节 (第3/3页)

rou搏,哪里还有能力进献宝物呢”籍谈一番话,等于就是反唇相讥。

    这不是强词夺理吗自己不进贡,反而要说当初封的地盘不好。

    满座再次哗然,不过这一次,大家的目光都到了周景王的身上,看他怎么说。

    “叔啊,健忘了点儿吧”周景王有点恼火,语气更加讽刺:“当初唐叔虞是成王的同母弟弟,难道没有从王室得到赏赐吗密须的鼓和大路车,是文王在检阅军队时使用的东西,厥巩的皮甲,是武王战胜商朝之后得到的,唐叔接受了这三件东西后,便住在参虚的分野晋地,镇抚戎狄。在此之后,晋文公又接受了襄王的大路车、戎路车、斧钺、香酒、彤弓以及勇士等,还送给了他南阳的田地,这不是王室的赏赐是什么王室对待诸侯,有功劳就赏赐,有业绩就记载到史册上。所有的这些东西,难道你们都没有记载下来叔啊,太渎职了吧。从前你的祖先孙伯黡开始掌管晋国的典籍,这才有了你们籍氏。你们家世代掌管晋国的典籍,你怎么能不知道这些呢”

    周景王一番话,说得籍谈哑口无言,一脸尴尬。

    那天的晚宴,大家吃得十分开心,当然,除了晋国人。

    晚宴结束之后,等到宾客们都走了,周景王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名言:“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数典忘祖,这个成语就来自这里,意思就是忘本。

    抵制**

    数典忘祖这件事很快在晋国传开了,大家都觉得很搞笑,并没有引为耻辱。

    “哈哈哈哈什么年代了,还想向我们晋国要宝物”韩起就觉得很好笑,笑过之后,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件宝物该去找郑国人要过来。

    第二年三月,韩起前往郑国访问,为什么去的史书没有记载。不过,总是找了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韩起前来,郑国人也觉得有些奇怪,好像没什么事情值得他过来啊。不管怎样,郑国人还是非常重视,郑定公亲自设宴招待。

    宴席上,韩起非常客气,这让郑国人又有些担忧,不知道韩起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为韩起一向很傲慢。

    酒足饭饱,闲话也扯得差不多了,终于,韩起说到了正事。

    “主公,不好意思,有一件事情要拜托。事情是这样的,我手头呢有一只玉环,大家看看,就是这样的。”韩起说着,掏出那只玉环给大家看,大家一看,好玉环,晶莹透亮,还泛着淡淡的绿光。“这玉环呢,是一对,另外一只听说在一个郑国商人的手里,看看能不能替我找到,也配成一对。”

    “噢。”所有郑国人在一瞬间都明白了,这就是韩起来郑国的目的了。

    假公济私,公费出差,就是为了要来索取一只玉环。

    “那,我们找找。”郑定公答应,不过,他也不确定到底能不能找到这个商人。

    “好,我就在郑国等着。”韩起的意思,找不到就不走了。

    郑定公把任务派给了子产。

    找到这个商人其实并不难,因为韩起早就找到了,之所以自己不去找这个商人买,而是动用郑定公,就是为了不花钱。

    商人是找到了,于是子产和游吉去见韩起。

    “韩元帅,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啊,您说的那个东西,它不是我们的国有财产,我们是真不知道在谁手里。”子产竟然撒了个谎,而且表情很自然。

    “那,那多受累了,那就算了吧。”韩起的脸色很难看,他知道子产在骗自己。

    双方又虚假客套了几句,子产和游吉告辞,出来了。

    “咳,不就一个玉环吗,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给他就给他啊。如果为了一个玉环,得罪了晋国和韩起,是不是太不合算了”游吉抱怨子产。

    “我听说君子不担心没有人给自己送礼,而是担心没有好名声;我还听说小国对大国不用担心不能讨好他们,而是担心失去礼法之后而使自己的名位无法保障。假如大国对小国提出的要求,小国都要满足,小国哪有这样的能力有时满足,有时不满足,那更是要得罪他们。对大国的要求,如果不用礼法拒绝他们,他们就会贪得无厌,早晚有一天把我们变成他们的边境城市,我们就将丧失国家的地位。如果韩起来访就是为了一个玉环,那他不是**得太过分了如果我们给他玉环,就等于让他成了贪婪之徒,而我们丧失了国家的地位,岂不是一举两失”子产一通大道理,说得游吉没话可说。

    子产为什么要这么对游吉说因为他知道游吉会把这话转述给韩起,游吉和韩起的关系他是知道的,他甚至可以推断出来,关于那只玉环在郑国商人手中的情报,也是游吉提供给韩起的。

    子产没有猜错,游吉随后把子产的话一句不差转述给了韩起。

    “啊,子产真这么说”韩起有些吃惊。

    “是啊。”

    “哎,那算了,他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你帮我找那个商人来,我买他的还不行吗”韩起尽管**,对子产还是非常尊重,所以他认为子产的话也对,自己的名声还是要维持的。

    游吉把商人找来了。

    商人开了价,韩起连价也没还,就满口答应了,这倒不是韩起不会还价,而是商人开出的价格本身就很低,因为一路上游吉已经把工作做到了家,从姜太公钓鱼到弦高贩牛,从爱国主义到商业道德,一通忽悠,忽悠得商人热血澎湃,再加上也不敢得罪游吉,于是乎开了个跳楼价。

    价格上没有争议了,可是还没等韩起高兴起来,商人有些后悔了,他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太亏。

    “元帅,按理说呢,谈好了价就该成交了,可是这个玉环是国宝级的东西,私下卖给您,怕是属于走私文物。所以,恐怕要子产批准,您别让我为难,当官的和当官的好说话,您跟他说说吧。”商人的意思,成交价显然有失公平,想要子产再给找回来点儿。

    韩起一听,我白要不行,现在我花钱买,子产还能反对吗

    “子产啊,上一次我要那个玉环呢,您说不合道义,我就不敢再提那个要求了,现在我直接从那个商人手上买了,商人说一定要向您报告才行,希望您能批准。”韩起找来了子产,很客气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