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1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4节 (第3/3页)

当令尹吧。”楚惠王虽然小,也知道自己能重新当上王是靠人家沈诸梁。

    “不当。”沈诸梁拒绝,让子西的儿子子国担任令尹。

    “那,当司马”

    “不当。”沈诸梁又找到子期的儿子子宽担任司马。

    之后,沈诸梁回到封地叶,当他的叶公去了。

    叶公好龙的故事说的是沈诸梁,似乎叶公是个废物;其实恰恰相反,叶公绝对是个人物。

    此次白公胜叛乱,只不过三百号人,而且没有内部策应和外部支援,就能够轻易杀死令尹和司马,并且占据朝廷一个多月,而首都没有人出来讨伐。由此可见,楚国已经是一盘彻头彻尾的散沙。

    大国衰落啊,衰落得不成样子了。

    第一九八章吴亡

    楚国内乱,吴王夫差有了想法。

    “我要趁楚国内乱讨伐他们,各位看怎么样”夫差提出来,吴国已经很多年不打仗,又想起来了。

    “好啊好啊好啊。”伯嚭为首,一致通过,大家只管拍马屁。

    事情就这么定了。

    吴王夫差养了一帮各国来的人,叫做舍人,暂时没有安排工作,都住在王宫附近一个院子里。

    这天早上,夫差去这个院子看望大家,看见一个叫少孺子的舍人手拿弹弓在那里转,衣服弄得很湿。

    “喂,你过来,衣服怎么弄这么湿”吴王夫差觉得这人太不注意个人卫生了。

    “我早上打鸟,被露水沾湿了。”少孺子回答。

    “打着了吗”

    “刚要打,结果发现一个现象,我正思考呢。”

    “什么现象”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少孺子说了这样一番话,意思是:蝉在树上饮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后面;螳螂准备捕蝉,却不知道黄雀就在旁边;黄雀准备吃螳螂,却不知道我在后面用弹弓瞄着他。我说的这三样,都是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不顾身后的危险。

    “善哉。”吴王夫差说了这两个字,然后决定不攻打楚国了,因为他知道越国也许正惦记着吴国呢。

    这一段,出自说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就出于这里。

    笠泽之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明白这个道理当然很好,但是,螳螂没有捕蝉的时候,黄雀就不在后面了吗

    黄雀要吃螳螂,和螳螂捕不捕蝉没有关系。

    吴王夫差显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从黄池回来之后,吴王夫差实际上作了反思,他并不认为自己当初放过勾践就是错误的,自己的错误在于对外战争太频繁了,国家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才给了越国人机会。

    “休养吧。”夫差决定休养生息,于是马放南山,士兵们都放回家种地去了。

    吴越春秋记载:“吴王还归自池,息民散兵。”

    那么,夫差自己干什么跑马打猎,享受西施并且和西施一同享受。

    他不担心越国吗不担心。

    根据驻越国地下办事处的情报,越王勾践现在也在跑马打猎,耽于酒色。

    于是,夫差安心地享受生活。

    跟夫差一样,吴国的大臣们也都开始享受生活。

    穷兵黩武,固然是不对的;忘记战争,也是危险的。

    可是,夫差又一次低估了勾践,低估了越国人。

    一切都是范蠡的诡计,他让勾践跑马打猎,但不要真正沉湎在狩猎上;让勾践饮酒寻欢,但不要真正沉湎在酒色上;让勾践和臣僚们大吃大喝,但不要忘记国家的正事。所有这些,都是做一个假象给夫差。

    与此同时,范蠡让计然想办法,通过越国的商人在吴国买空卖空,哄抬吴国的粮价,攫取吴国的财富。

    所以,尽管吴国不打仗了,却依然无法恢复元气。一来是吴王夫差缺乏具体的办法,二来是越国人在暗中搞鬼。

    黄池之会之后四年,吴国竟然年年闹饥荒,到吴王夫差十八年春天,也就是白公胜叛乱的第二年,越王勾践决定讨伐吴国。

    吴越大军在笠泽今吴淞江隔水扎营。

    这是吴越两军主力在夫椒之战后的首次对决,双方都很小心。这一场战争,很可能决定今后的命运。

    吴军在失去孙武和伍子胥之后,战术水平明显下降。

    而越军由范蠡指挥,战术水平在吴军之上。

    黄昏时分,范蠡派出上下两军分头去上游五里和下游五里,悄悄渡河。到下半夜,上下两军打着火把,擂鼓前进,夜战吴军。

    吴军什么时候夜战过多年不打仗,大家都心慌。

    “越军两路夹击我们,赶快,我们分两路迎击。”吴王夫差下令,也是慌了,深更半夜的,本来应该固守大营,等待天亮。

    吴越两军两侧开战,完全靠火把照明,根本看不清人。因此,虽然吴军人数多,可是有劲使不上。

    这个时候,范蠡命令越军中军悄悄过河,之后派遣五千敢死队袭击吴军中军。为什么说袭击因为没有擂鼓,完全出其不意。

    吴军中军受攻,一下子乱了阵脚,这等于被越国人分割包围了。

    吴军一乱,越军中军擂响了战鼓,随后冲锋。

    黑夜之中,吴军被冲得七零八落,也不知道来了多少越国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包围。

    崩溃,吴军崩溃。

    天亮的时候,满地的死尸,都是吴军士兵。

    “撤军。”勾践下令。

    这一仗,吴军主力大半被歼,不过按照范蠡的说法,这时候越国还不具备灭掉吴国的力量。所以,越军撤军。

    最后的忽悠

    吴王夫差二十年前476年,越军入侵楚国。不过,这只是范蠡的计策,用来麻痹吴国人。等楚军救兵一到,越军主动撤退。

    这一年,从时间上算,已经不是春秋,而是战国的第一年。不过,要把吴越之间的恩怨讲完,需要占用战国几年时间。

    第二年,吴国再受天灾,百姓竟然到了吃野菜和到海边捡牡蛎等充饥的地步。别以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