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8节 (第1/3页)
”良霄人醒了,酒没醒。【】 良家群龙无首,只有一个办法:逃。 于是,良家家兵也顾不得别的了,护着良霄从后门突围,一路逃到了雍梁。到了雍梁,良霄才算彻底醒过来,一问手下,说是所有家族合起来攻打良家。 “那,那还等什么接着跑啊。”良霄这时候也不神气了,继续逃命。 良霄逃去了哪里逃到了郑国的死敌许国。 良霄跑了,良霄的家人就倒了霉了。跑得快的算是捡条命,跑得慢的就没了命。随后,子皙一声令下,一把火把良霄家烧了个精光。 一场内乱过去,按理,主要过错在于子皙,应该定子皙“叛乱”。可是,事情全然不是这样。 子皮召开了全体卿大夫大会,讨论目前的形势。说是讨论,实际上是宣告决定。 “商汤的右相仲虺说过: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良霄奢侈傲慢,就是乱者,如今被赶走,就是亡者。而罕家、驷家和丰家是同母所生,理所当然要互相支持。所以,大家要接受现实,精诚团结。”子皮的话说得很清楚,我们三家现在实力最强,所以,赶走良霄也就赶走了,我们就是对的。 郑国的大夫们明知道这事情是子皙不对,可是人家三家团结在一起,谁惹得起没办法,第二天,一个个去向子皮表达支持。 “干革命不能站错队啊,谁强站谁那边吧。”有人来动员子产也去子皮那里表一下忠心。 “不能急啊,现在国家还在动乱中,谁知道最后什么结果呢支持国政的人一定要足够强大而且正直,国家才能免于灾难。我啊,还是先保持中立吧。”子产拒绝了,一来他不站队,二来他觉得子皮处理这件事情不公正。 子产没有去找子皮,反而带着人去收殓了良霄家族死人的尸首,埋葬之后,子产也没有跟大夫们商量就出走了,去哪里宋国。 “他奶奶的,他们能这么对待良霄,也就能这么对待我。自己的家族都保不住,还管什么国家”子产真是心寒了,这个时候了,保命要紧。 听说子产出走了,印段跟着也出走了。而这个时候,游吉正在晋国出使,以游吉和子产的关系,他回到郑国之后必然也要出走。 子皮有点傻眼了,赶走了一个卿,如今再走掉三个卿,这个国家还怎么整固然这样可以把子石子皙们都递补为卿,可是这几位什么德行子皮还是知道的,要是他们都得了势,郑国离亡国就不远了。国家都亡了,自己的家族还不也就完蛋了 “大家看看怎么办”子皮紧急召集了驷带、子石和子皙开会,商讨眼前的形势。 “嗨,子产既然不跟我一条心,走就走,管球他的。”子石发言,大家都赞同。 子皮一看,这几位都只想着自己了。 “不行,子产对死去的人都这么有礼,何况对活着的人呢他要是走了,郑国人都会骂我的。”子皮坚决地说,心说你们都他娘的鼠目寸光。 子皮不再管那几位,亲自上了车去追子产。 还好,子皮在境内追上了子产。 子产其实并没有一定要走的意思,还有做做样子的意思,所以看见子皮亲自来挽留,知道子皮的诚意,因此也就跟着子皮回到了荥阳。听说子产回来了,第二天,印段也回来了。 子皮又组织了一次盟誓,地点在子皙家中。不过这次盟誓语气很谦恭,整个过程子皮子皙等人也都很低调。 随后,郑简公又组织了一次盟誓。 良家覆灭 良霄逃到了许国,听说郑国的大夫们盟誓来共同对付自己,非常生气,说了些“奶奶的有奶就是娘”之类的屁话。可是随后听说当初攻打自己的时候,子皮没有出兵,良霄又高兴起来。 “奶奶个熊,子皮跟我还是不错的,就凭子皙和驷带,老子难道还怕他们”良霄作了一个错误的形势判断,接下来,要作一个错误的决策。 在逃到许国之后的第十三天,良霄率领自己的手下以及从许国借的人马,连夜出发,悄悄地来到了荥阳。第二天一早,通过墓门的排水道潜入了城内,城里,有良霄的好朋友马师羽颉接应,从郑简公的仓库里偷出来皮甲给大家装备。 羽颉是谁子羽的孙子。 装备停当,良霄率领人马攻打内城的旧北门。这个时候,天已经大亮。 驷带和子皙探听到良霄杀了回来,立即组织家兵迎战,于是,驷家和良家就在卖羊的大街上交上手了。 良霄和驷带都派人来找子产,请他出兵帮忙。 “你们兄弟之间闹到这一步,我帮谁我谁也不帮,让老天爷了结你们之间的恩怨吧。”子产拒绝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随便站队。 良霄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让他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子皮、子石的队伍相继加入战团,良霄的人马除了被杀就是被俘,良霄也战死在街头。 良家被消灭了。 子产料到了这个结果。 子产也知道,现在驷家比从前更加张狂了,如果现在向他们表达顺从,今后一辈子在他们面前翻不了身。子产知道,越是他们气焰嚣张的时候,越是不能向他们屈服。 战斗结束,满大街的尸体。 子产来到了良霄的尸体前,为他穿上一身干净衣服,枕到他的大腿上大哭起来。随后,子产收殓了良霄,又把他葬到了良家的封邑斗城。 自始至终,子产没有去搭理驷家。 驷家对子产很不满。 “奶奶的,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打他。”子皙要出兵攻打子产。 “谁敢谁打子产,我就打他。”子皮发火了,他强压住火对子皙说:“礼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杀了讲礼法的人,国家就完蛋了。” 看见子皮真的发火了,子皙也怕了。 从晏婴哭齐庄公,到子产哭良霄,其实其中有一个共同的技巧。晏婴和子产都属于不站队的人,一旦国内发生内讧,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站在失败者一边,那就要逃亡,那就很失败;站在胜利者一边,那就要去表达效忠,那就很没面子。如果哪一边都不站,那就会被胜利者自动划到对立面。这个时候,既不想逃亡,又不想去表达效忠,怎么办 子产和晏婴告诉了我们答案:去哭尸,去哭战败者的尸体。 这样做有什么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