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22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4节 (第3/3页)

的帮助,鲁昭公复国只是时间问题了。

    孔子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决定这样做。

    “季孙大逆不道,赶走了国君。国君流亡在外,我怎么能够安心留在国内呢当年国君赞助我去伟大首都,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已经是国君的臣子了。偌大的鲁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了。各位同学,我决定前往齐国,协助国君完成复国大业,有没有人愿意跟从我前往的”孔子对学生们说。原话不是这样的话,但是意思是这样的意思。

    孔子的决定让学生们大为吃惊,大家都是没有见过世面的,骤然说起要辅佐国君,难免都有些忐忑。

    “老师,我还要种地养老婆孩子,我,我去不了。”弟子冉耕首先表示不能去,冉耕字伯牛,老实诚恳,比孔子只小七岁。

    绝大多数弟子都以各种理由表示不能跟随孔子前往齐国,只有两个人最终决定跟孔子前往,一个是班长子路,孔子去哪里他就去哪里;另一个是班上岁数最小的闵损,闵损字子骞,只有二十岁,性格随和厚道,孔子很喜欢他。闵子骞其实对当官没有太大兴趣,不过见老师无人追随,这才挺身而出。

    闵子骞是鲁闵公的后人,闵姓得姓始祖就是鲁闵公。所以,闵子骞的身份是士。

    老师要走,有一个问题出来了:学费是不是要退

    弟子们都没好意思提出这个问题,毕竟老师平时对他们不错,他们对老师也都很尊重。只有一个人来找孔子退学费,谁颜繇,字季路。

    颜繇比孔子只小六岁,说起来,还是孔子母亲那一边的族人,八竿子之外算是个亲戚。因此,孔子当初看在远亲的份上,收了十根腊rou,又暗地里退回去五根,算是半费入学。

    也许是家里太穷,颜繇总觉得自己的学费交得有点亏,平时孔子叫他干活也都哼哼唧唧的不愿意,所以孔子对他也没什么好脸色。

    有一次颜繇听孔子讲完祭祀的事情,觉得鬼神这东西有点奥妙,于是下课了来问老师怎么样事奉鬼神。

    “伙计,人还没伺候好呢,怎么能事奉鬼神”孔子对他没好气。

    “那,那要是事奉不好鬼神,死了之后是不是很惨”颜繇看不出眉眼高低,还问。

    “嗨,先活明白了,再去想死的事情吧。”孔子又噎了他一句。

    按论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一次,颜繇又来找孔子了。

    “老师,那什么,上到一半不上了,那,学费退不退啊”颜繇小心翼翼地问,想要讨回学费。

    孔子原本就有些不大高兴,看见颜繇更不高兴,听他说这话就更加不高兴了。

    “伙计,脑袋被门夹了吧你的学费本来就只交了一半,别人能来要学费,你也不能来要啊。再者说了,我这一去不会太长,等我回来的时候说不准是什么呢,你还怕亏了自己吗”孔子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三言两语打发了他。

    热脸贴上冷屁股

    俗话说:干革命要跟对人。

    孔子没有干过革命,不太懂这个道理。其实,就算懂,也没有用,因为他现在根本没有资格去跟对人。

    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十月,这一年孔子三十五岁。

    一乘车从曲阜出发了,车还是当初去伟大首都时候鲁昭公送的。闵子骞驾车,子路为御,载着孔子,师徒三人就这样上路了。

    一路急行,就来到了齐国阳州今山东东平县,鲁昭公就暂住在这里。孔子和两个弟子兴冲冲去找鲁昭公,第一次见国家领导人,尽管是前任的,难免还是有些紧张。在去之前,孔子还专门和两个弟子演练了见国君的礼仪。

    可惜的是,白练了。

    “你们是干什么的”鲁昭公的住处,弥漫着警惕的气氛,孔子师徒三个被拦在了大门口,守门的大声喝问。

    “在下是孔丘,国君蒙难,特来探望,希望为国君效力。”孔子小心翼翼地说,有些害怕。

    “哪个单位的”守门的接着问。原话不是这样,意思就是这样。

    “我,我”孔子到这个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好像为国君效力的资格都没有。

    子路在旁边看着老师尴尬的样子,忍不住插了话:“我老师是鲁国最有学问的人,现在教书育人。”

    “哈哈哈哈,原来是民办教师。”守卫们笑了起来,然后突然板起了面孔:“滚,快滚得远远的。告诉你们,不要再来惹我们生气了,否则别怪我们把你们当jianian细。”

    守卫们骂骂咧咧地赶人,要不是看着子路身材魁梧样貌凶恶,几乎就要动手打人。

    闵子骞见势头不好,赶紧赶车离开了。

    郁闷,绝对的郁闷。

    孔子现在欲哭无泪,豪情万丈而来,谁料到当头一记闷棍。正是:一张热脸,贴上了冷屁股。

    “怪不得国君会被赶走,看看他手下这帮人,唉。”孔子叹了一口气,对鲁昭公表示失望。

    现在孔子的处境非常尴尬,就这样回去实在是太没有面子,大家都会瞧不起自己,甚至连这个私人学校也未必能开下去了,而且要担心季孙是不是会派人来收拾自己。可是,如果不回去,怎么办

    孔子很后悔,早知这样,绝不会来冒这个风险了。可是,后悔是没有用的。问题是,不管后悔不后悔,现在该怎么办

    关键时刻,闵子骞出了一个主意。

    “老师,我姥姥是齐国人,我舅舅姓高,是高家的人,要不让我舅舅帮个忙,先在高家谋个职,在齐国待一阵子”闵子骞是个聪明人,虽然岁数不大,但是比子路看得清楚,他知道这种情况老师是绝对不能就这样回鲁国的,不如先在齐国待一阵子。

    “嗯,也好,这样离国君也近,随时可以听候召唤。”孔子求之不得,还心存侥幸。

    还好,闵子骞的舅舅还很卖力,高家的家长高昭子高张给了孔子一个职务,基本上相当于家庭教师,辅导高家子弟们的学业。子路和闵子骞作为助教,同时留下。

    按史记。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就这样成了北漂一族,留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