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2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6节 (第2/3页)

子和马尾都染成红色,送给了桓魋。桓魋非常得意,用这四匹马套上车就出去炫耀了。桓魋的马车在大街上转悠,早就有人去报告了公子地。

    “什么臭狗屎,原来是你把我的马给弄去了。”公子地本来就瞧不起桓魋,如今知道自己的马是被他给抢去了,当时就火了。

    公子地也没客气,立即派了人出去,正碰上桓魋,把桓魋揪下车来,一顿暴打,之后又把四匹马给抢了回来。

    桓魋挨了一顿打,马也被抢走了,皮rou之伤之外,又大大地折了面子,在手下的搀扶下去见宋景公。

    “我,我没脸在宋国混了,我,我干脆去鲁国算了,呜呜呜呜。”桓魋哭诉完自己的悲惨遭遇,就要流亡去鲁国。

    “你不能走啊,你走了,我怎么办啊,呜呜呜呜。”宋景公拉住桓魋,不让他走,又让人把大门关上。

    两人抱头痛哭,把眼睛都哭肿了。

    宋景公有个同母弟弟叫公子辰,看见宋景公哭成这个样子,觉得这下子让国君很没有面子,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

    “哥啊,你能把家产分给蘧富猎,却舍不得给桓魋四匹马,这也太不公平了。为了给主公一个面子,我建议你出国流亡。我敢说,不等你走出国境,主公就会派人来挽留你,这样给主公一个面子,对大家都好。”公子辰大概是从书上看到这个办法,向公子地建议。

    “好好。”公子地也觉得自己这个事情做得有点过分,应该首先作出姿态来。

    于是,公子地宣布流亡陈国,带着一家老小前往陈国了。

    公子地一家磨磨蹭蹭地走,就等着宋景公派人来挽留,谁知道一直走到了陈国,宋景公都没有派人来挽留。这下,弄假成真了。

    “狗日的公子辰,忽悠我啊。”公子地在陈国大骂公子辰。

    公子辰呢

    宋景公不肯挽留公子地,公子辰就去请求他挽留,可是宋景公说什么也不肯。

    “奶奶的,太不仗义了。”公子辰大骂宋景公,骂完之后,就觉得是自己害了公子地,“我要是不流亡,不就等于是我欺骗了哥哥”

    公子辰很仗义,随即也流亡去了陈国。

    第二年,也就是鲁定公十一年前499年,孔子时任鲁国司寇,公子辰和公子地在陈国的支持下联手进入宋国的萧地,以此为据点背叛了宋国。

    从那时候开始,宋国与陈国之间处于敌对状态。

    丧家之犬

    孔子师徒急匆匆逃走,不过不敢向南走,因为向南是陈国,桓魋一定会追过去。于是,孔子师徒转头向西,先到郑国,再从郑国转道陈国。

    这一天来到了郑国的一座城邑,不知道什么原因,孔子竟然和弟子们走失了。弟子们很着急,于是分头去找。子贡和胡乱一组,一边走一边问。正走着,前面来了一个农夫。于是,子贡上前去问。

    “请问,有没有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子贡问。

    农夫想了想,说:“嗯,我倒是看见一个人在东门转悠,身材很高,有点驼背,东张西望的样子,像一条丧家之犬。”

    “没错了,那肯定是老师了。”子贡断言。

    于是,子贡和胡乱赶往东门,果然看见孔子在那里转悠。

    “老师,可算找到你了。”子贡和胡乱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找到了孔子。

    “你们怎么找到我的”孔子问,他也松了一口气。

    于是,子贡把那个农夫的话复述了一遍。

    “哈哈哈哈。”孔子笑了,想了想说:“他对我的外形说得不准,可是说我像丧家之犬,倒是很准确啊。”

    按史记。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丧家之犬,这个成语来自这里。

    这一年,是鲁哀公三年前492年,孔子六十岁。

    按论语。子曰:吾六十而耳顺。

    即使被人说成丧家之犬,孔子也能欣然接受,确实是耳顺了。

    孔子为什么不在郑国寻求发展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郑国被公族瓜分,其情况比鲁国还要严重,因此所谓的君君臣臣是无法受欢迎的;其次,郑国本身对周礼也并不感冒,还制造了刑鼎,运用了竹刑,本身就是对周礼的否定;再次,鲁国和郑国之间处于敌对状态,鲁国人在这里很难被相信。

    好在,孔子师徒很顺利地通过了郑国,之后进入陈国。

    孔子在陈国

    孔子在陈国住在了司城贞子家,当年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两人之间有些交情,因此前来投靠司城贞子。

    不过,孔子对自己看到的一切感到失望,他原本以为陈国还是一个周礼国家,可是他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残垣断壁的破败国家。

    说起来,陈国这些年来过的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当初被楚国灭掉之后,又被楚国恢复,之后陈国君臣每个晚上做梦都是被楚国灭掉。后来吴楚大战,陈国站在了楚国这一边,谁知道又站错了队,吴国几乎灭掉楚国,然后吴国就三番五次讨伐陈国,抢了不少地盘。就在一年前,吴国还来讨伐过陈国。

    按论语。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陈国,典型的危邦,随时被灭亡的国家。

    所以,孔子感到很失望很后悔。

    可是,既然来了,也不能立即就走,就算忍,也要在这里忍一段时间。

    孔子在陈国没有谋取职位,他只把这里当成自己中途休息的所在,因此,孔子在陈国的记载很少。而少有的几个故事中,我们还是不妨来看看。

    陈国国君是陈怀公,有一天大致是打扫卫生之类,在朝廷的房梁上发现了一个隼,只剩下骨头,与骨头在一块的是一支楛木箭,箭长一尺八寸,箭头是石头的。这个隼和这支箭的来历是什么陈怀公听说孔子在陈国,于是派人去请教。

    “这个嘛”孔子想了想,知道了答案。“这个隼的年头可不短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支箭。当年周武王灭了商朝,命令各个国家进贡,肃慎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