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节 (第3/3页)
就进贡了楛木箭。当时周武王把珍玉分给了同姓诸侯,而把远方的贡品给了异姓诸侯,肃慎氏的楛木箭当时就给了陈国。你们不妨去库房里查一查,估计还有这种箭。”
陈怀公让人去仓库查了一番,还真就查出来这样的箭,一看记录,还真是周朝初年开国祖先陈胡公从周朝带过来的。那么很显然,这个隼就是在当时被射中,结果死在了梁上。 “喔,太牛了,真有学问。”陈怀公赞叹。赞叹归赞叹,有学问归有学问,陈怀公并不需要孔子这样的人。 司败是陈国的一个官职,相当于鲁国的司寇。陈司败就是陈国的司败,原名叫什么已经没有记载。 陈司败有一天请孔子作客,孔子带着弟子巫马期同去。说着说着话,陈司败问了一个问题。 “请问先生,鲁昭公懂得周礼吗”陈司败问。 “那当然了。”孔子不假思索,信口回答。在他心里,鲁国人不能让陈国人笑话,所以事事要维护鲁国。 陈司败嘿然,不再说这个话题。 过了一阵,孔子上厕所方便,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应该偏袒,难道孔子也要偏袒吗鲁昭公娶吴国君主的女儿为妻,称之为吴孟子。可是,鲁吴同姓,应该叫吴姬才对啊。周礼说了同姓不婚,如果鲁昭公懂得周礼的话,那不是人人都懂了吗” 等到孔子告辞之后,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转告给了孔子。 “我孔丘真是幸运啊,一有过失,别人就会给我指出来。”孔子说,他承认自己错了。 按论语。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鲁国消息 孔子在陈国期间得到了两个鲁国的消息,其中一个算是好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当年的夏天鲁国的司铎宫发生了大火,大火越过国君的宫室,烧毁了桓公庙和僖公庙。救火的人都喊着要保护国库,南宫敬叔赶到之后,命令负责管理周朝典籍的官员赶紧把书搬出来,并且下令:“这些书都交给你了,如果有损失,拿命来抵。” 子服景伯也赶到了,命令掌管法令礼书的官员赶紧把礼书搬出来,同样警告他不得损毁,否则将会依法处置。季孙斯也亲自前来救火,并且命令救火受伤的人必须立即撤下来,因为财物烧了还能再造,人死了就不能复活。 消息传到了陈国,孔子慨叹一声:“这恐怕是上天要毁掉鲁桓公和鲁僖公的庙吧。” 当时,胡乱正在旁边。 “老师,我看过孔子家语,说是您算出来是鲁公庙和僖公庙被烧了,是不是真的”胡乱想起这件事请来了,向老师请教。 “胡言乱语不可信啊,我怎么能算出来你也不动动脑筋,大火烧起来也就一天时间,难道来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人是大火刚烧起来就离开了鲁国他肯定是大火烧完之后才带消息过来的,不用我猜,他直接都告诉我了。要是我算出来的,那岂不是跟子贡一样是不幸而言中了那我不也成多嘴的人了”孔子瞥了胡乱一眼,摇摇头。 “哦。”胡乱现在明白了,好多传奇都是瞎编的。 第二个消息是个好消息。 季孙斯死了。 季孙斯得了重病,临死之前,给近臣正常布置了一个任务:“兄弟,有一件事情你要替我完成啊。我的夫人南孺子快生了,生下来要是个男孩子,就报告国君,立他为继承人;如果是女孩子,就立肥为继承人。” 肥是季孙斯的儿子,名叫季孙肥。 等到季孙斯死了之后,季孙肥就临时管理季孙家,一直到季孙斯下葬,南孺子这孩子都没有生下来。 这一天季孙肥在鲁哀公那里,南孺子在家里生了,结果还真就给季孙肥生了个弟弟。正常于是带着南孺子赶到鲁哀公这里报告,结果发现季孙肥也在。 “什么事夫人怎么来了”季孙肥问,其实他心里都明白。 正常暗叹倒霉,可是这时候也不能不说,于是当着季孙肥的面,把当初季孙斯的遗嘱说了一遍。 “那太好了,我可以把担子卸下去了。”季孙肥说得轻松而又中肯。 “那什么,共刘,你跟他们去一趟,任命那个孩子为季孙家的继承人吧。”鲁哀公派了个大夫去季孙家,当场宣布自己的任命。 一行人来到季孙家的时候,晚了。 季孙斯的小儿已经被人掐死在床上了。 “哎哟,兄弟,兄弟,你死得好冤哪,我要替你报仇。”季孙肥挤出了几滴眼泪,然后去看正常,他要让正常做这个替罪羊。 正常早已经不见了,他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他逃到了国外。 于是,季孙肥成为继承人,就是季康子。季孙肥下令捉拿凶手,同时派人去请正常回来,正常哪里敢。“我要是回去,就是精神不正常了。” 为什么说这对孔子是个好消息因为死敌季孙斯死了,而季孙肥对自己一向比较尊重。 第二六六章带着学生去泡妞 鲁哀公四年前491年,在陈国待了不到一年的孔子再次动身了,目的地是蔡国。 在陈国,孔子没有任何收获。如果一定要说收获的话,那么只能说他收获了一个弟子,这个弟子叫颛孙师,字子张。算起来,只有十二岁。颛孙师的情况和子夏子游差不多,家里比较穷,孩子本身又比较有潜质,因此在父亲的恳求下,孔子收了这个学生,与子夏子游一起一边学习,一边服侍老师。 一年前,蔡国被吴国迁到了州来,也就是今天的下蔡。就在孔子去的前两个月,蔡国刚刚发生了一次政变,蔡昭公被杀。之后,蔡国再次投靠楚国。 蔡国这个国家比陈国还要糟糕,夹在吴楚两个国家之间,内部又很乱。按照孔子的说法,这个国家不仅是乱邦,而且是危邦,孔子根本就不应该来。 在蔡国,孔子没有任何记录留下来。大致,孔子以鲁国卸任司寇的身份在蔡国得到了一处封邑,之后和弟子们就在这里学习了。历史上,孔子也没有蔡国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