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9节 (第2/3页)
触碰他的短处,这样就能长久地交往。” 子张见自己的小算盘被老师说破,一脸的尴尬。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玩这种小心眼。 按说苑。孔子将行,无盖,弟子曰:“子夏有盖,可以行。”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吾闻与人交者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长矣。” 对于学生们之间的各种争斗,孔子都看在眼里。孔子通常不会直接批评他们,避免介入其中。不过,这不等于孔子坐视不管。孔子的办法,就是在平时的授课之中讲解为人处世交友的道理,旁敲侧击。 以下,都是论语中孔子教导学生们的道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见贤思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当仁不让,这几个成语出于这里。 有一次,子贡陪孔子聊天,说着说着,话题就到了几个小字辈的学生身上了。 “老师,您认为子张和子夏谁更贤能一些”子贡问。孔子知道子贡和子夏的关系好,自己说什么,一定会传到子夏那里去,岂不是又要生是非 “子张过了,子夏不够。”孔子说,意思是子张迂腐了点,子夏则市侩了点。 “那,是子张贤能一些了” “哼,过了和不够是一样的。”孔子说。他才不会说谁比谁好呢。 按论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来自这里。 挫折让人变通 到了这个时候,孔子有一个看法有了重要的转变。 从前,孔子认为真正的仁者应该是为国君服务的,而不是为大夫服务。因此当初在鲁国和在卫国的时候,他就很反对学生们去出任大夫家的家臣,他把家臣称为陪臣,就是蔑视他们。 可是,如今的情况,各国的国政都在大夫手中,国君对人才基本没有需求,要出仕,在国君这个层面基本上没什么可能了,连自己都没戏,何况自己的学生呢从前混得最好的子路和冉有,也都是当了家臣。 所以,孔子现在变得现实了,不仅不再阻止学生们当家臣,甚至开始鼓励。毕竟,自己的学生如果都穷困潦倒,今后谁还来当自己的学生 “君子生于世间,没有非要做的事情,也没有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怎样合理恰当,就怎样去做好了。”孔子说,半辈子的挫折,让他学会了变通。 按论语。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一次,子贡问怎样才能让自己实现老师所提倡的“仁”,孔子说了:“工匠要做好他的事情,首先就是要完善他的工具。对于你来说,当你住在一个国家的时候,跟随大夫中的贤能者去做事,与有仁德的士人交朋友。” 按论语。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如果用现代话来说,从前,孔子只想着要当国家高级公务员,想要改变国家。如今,知道要当国家公务员没有希望了,所以,开始勉励弟子们去好的公司打拼,与白领阶层交朋友。 子贡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老师实际上已经听从了自己的建议,降低了自我要求以及对学生们要求的标准。 不过,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子贡过了一段时间又想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子贡悄悄地来找孔子了。 “老师,我有一块美玉,是找个好匣子收藏起来,还是找个好价钱卖掉” “卖掉啊,卖掉才能产生价值啊,去找个好买家吧。”孔子说得毫不犹豫,要是放在从前,那可有好一番大道理来讲的。 按论语。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彻底明白了,老师卖不出去自己,现在要尽力把学生们卖掉,让学生们去寻找自己的前途了。 第二六九章子路和颜回 孔子要推销出去的第一个人是子路,这倒不是他认为子路最有才能,而是出于感情因素。子路跟随他的时间最长,最忠心最直爽,出力也最多,岁数又老大不小,如果再不能推销出去,这辈子就算是废在自己手中了。所以,于情于理,都要首先帮助子路找到出路。 孔圉是卫国的卿,一向非常好学,跟孔子的交往很多,时常向孔子请教学问,因此两人的关系很好。好到什么地步呢或者说孔圉好学到什么地步呢 按论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就是在孔圉死之后被谥为孔文子,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圉被谥为文,孔子说了:“因为孔圉聪明而且好学,又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个成语都来自这里。 孔圉是卫灵公的女婿,是现任国君卫出公的姑父。因此升迁机会比较多,这个时候已经成了卫国的卿。 公叔戍占领的蒲地已经被卫国夺了回来,现在是孔圉的封地,而蒲地恰好缺一名地方官员,也就是令,换现在说法,就是蒲县县长。 “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吧,子路这人不错,好学忠诚,没有私心杂念,还在季孙家当过管家,人品能力都是上佳,怎么样”孔子向孔圉推荐,两人都姓孔,虽然不是一个来源,可是还是觉得比较亲切。 “好啊好啊,我面试一下。”孔圉知道子路的经历,也认识子路,不过还是要面试一下。 面试的结果是孔圉非常满意,于是子路成了蒲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