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2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4节 (第1/3页)

    可是孔圉的女儿受不了,告诉了父亲。【】结果孔圉大怒,准备攻打太叔疾。

    在下定决心攻打太叔疾之前,孔圉去向孔子请教这个问题。

    “祭祀的事情,我略知一二;兴兵动武,我一无所知。”孔子这样回答,意思很明白,就是反对动武。

    之后,孔子感觉到孔圉很让他失望,这样下去卫国恐怕内乱,孔子于是决定不顾一切回鲁国。不过在收拾行李的时候被孔圉知道了,于是上门挽留,并且承诺决不出兵攻打太叔疾,孔子这才算留了下来。

    这就是上一次孔子差点回鲁国的过程。

    配乐歌曲:故乡的云。

    后来,孔圉没有攻打太叔疾,但是把女儿给抢了回来。再后来,太叔疾跟一个有夫之妇偷情,结果几乎被捉个现行,光屁股逃走,连车也被人家扣住。这家丈夫也不是俗人,把车献给了国君。太叔疾因为这两件事情羞愧难当,逃亡到了宋国。于是,太叔家族交由太叔疾的弟弟太叔遗掌管,孔圉把女儿改嫁给了太叔遗,小叔子变老公,嫂子变老婆了。当然,这都是后话。

    鲁哀公十一年冬,鲁哀公的特使终于来到了卫国。

    “孔子先生,国君请您回国,一切待遇按照当年司寇的规格。”特使代表鲁哀公发出邀请,承诺了待遇,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礼品。

    “啊,那什么,太好了。”孔子喜出望外,这是他盼望了许多年的一天啊。

    这样回去,太有面子了。

    孔子盛情招待了鲁哀公的特使,当天就让弟子们收拾行囊,准备尽快出发。

    第二天,孔子一边忙着收拾,一边派人去向该道别的人道别。于是,很多老朋友都来上门道别,也有挽留的,譬如孔圉。

    可是这个时候,谁还能挽留住孔子呢他已经归心似箭了。

    孔子终于上路了,带着一群弟子们。孔子的弟子有人留在了卫国,但是大部分随他前往鲁国。子路、高柴等人就留在卫国做官,今天也都前来送行。

    送行的队伍还有卫国的朋友们,上卿孔圉为首,蘧伯玉等人都来了。当时的场景十分动人,孔子对自己在卫国期间受到的关照表示感谢,并且表示,卫国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会永远想念卫国,会永远牵挂卫国的老朋友们。

    “只要我在,我就一定致力于发展鲁卫两国的友好和平关系。”孔子动情地说。

    孔子的车队渐渐远去,回望送行的人们,孔子的眼角湿润了。

    “老师,你喜欢卫国吗”驾车的子夏转头问老师。子夏的眼角也是眼泪,老师归乡,自己则是离乡了。

    “孩子,我怀疑如果不是在卫国,我是无法修诗经的。”孔子说。打心眼里,孔子喜欢子夏,喜欢子贡,喜欢这两个卫国人,喜欢卫国。

    卫国,一个人杰地灵的国家。孔子大概想不到的是,他的学说将会由一个卫国人来发扬光大,而这个人就是眼前的这个孩子。孔子更想不到的是,中国历史将会由一个卫国人来改写,而这个人是他的徒孙商鞅。

    再回首,看一看卫国,孔子已经是老泪纵横。

    第二七四章认清形势

    孔子回到了鲁国,这一年,孔子六十八岁。

    从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孔子离开鲁国到卫国,到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将近十四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十四年被称为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实际上大部分时间孔子在卫国。

    孔子回到鲁国,引起整个国家的轰动,毕竟孔子的声望非常的高。

    鲁哀公亲自设宴招待,之后三桓轮流宴请。

    “多谢多谢。”历尽沧桑的孔子再也不是那么锋芒毕露了,再也不提君君臣臣。因为他知道,没有人愿意听这个。

    回到自己的家,孔子感到一切都很亲切。

    “孩子,你辛苦了。”孔子对儿子孔鲤说。他知道儿子撑持这个家也不容易,他看到儿子的面容非常憔悴,免不得有些心痛。

    “你们都好吧。”冉有子贡等一帮学生们前来看望老师,孔子非常高兴。

    一切,都很好。

    还是家乡好,还是自己的家好。

    配乐歌曲伴奏:再回首。

    鲁哀公

    孔子的学校重新开张了,报名的学生非常的多,其中就有樊迟。因为有冉有的推荐,樊迟从一开始就受到重视。

    绝大多数的课程还是交给老学员们去教授,孔子只是偶尔亲自讲课。多数的时间,孔子还是在研究鲁国的政治。

    除了孔子的家人和子贡冉有等学生之外,对孔子回国感到最高兴的就是鲁哀公了。自从继位以来,鲁哀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摆设,他觉得被忽视和很失落,他知道孔子的理论,因此,对孔子充满期待。

    孔子回国之后,就成了鲁哀公的常客,有事没事,鲁哀公会派人请孔子聊天请教。

    关于孔子和鲁哀公的谈话,孔子家语中有很多,论语中也有。

    这一天,鲁哀公又请孔子来做客,两人聊得高兴,聊着聊着,说到了世界上的君主。

    “当今世界上的各国国君,谁最贤能”鲁哀公问。

    “当今世界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我见过的君主,卫灵公是最贤能的了。”孔子说。他没有拍鲁哀公的马屁,他也知道鲁哀公不需要自己拍马屁。

    鲁哀公愣了一下,显然对这个回答有些意外。

    “我听说他连自己的家庭的事情都处理不好,怎么称得上贤能呢”鲁哀公问。他觉得卫灵公恐怕还不如自己。

    “我说的是管理朝廷,不是管理家庭。”

    “那,夫子说说他怎么管理朝廷。”鲁哀公实在也不觉得卫灵公管理朝廷有什么先进事迹。

    “卫灵公有个弟弟叫公子渠牟,为人忠诚而且能干,卫灵公对他委以重任;有一个叫做林国的士人,发现有才能的人就必然推荐他做官,因此卫国没有放纵游荡的士人,卫灵公非常尊重林国并且任用他;还有一个叫庆足的士人,一旦国家有大事,就必定会被推荐出来处理国家事务,事情过去之后就又回家归隐,卫灵公也很尊重他;还有一个叫做史鱼的大夫,因为自己的主张没有被采纳而负气出走,卫灵公就住到郊外三天,三天没有歌舞娱乐,直到请回了史鱼,他才回宫。卫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