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2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节 (第2/3页)

公对贤能的士人这样尊重,所以我说他是个贤能的君主。”孔子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问题,然后看看鲁哀公。

    鲁哀公点点头,然后笑了,苦笑。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孔子的言下之意:如果你要做个贤能的君主,重用我吧。

    “那,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鲁哀公换了个话题。

    “让老百姓富裕长寿,这个国家就算治理好了。”孔子想了想说。对于鲁哀公切换话题,孔子有点微微的失望。

    “那,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很简单啊,少收税老百姓就能富裕,少征用百姓就能减少犯罪,减少了犯罪老百姓就能长寿。”很简单,确实很简单,孔子的回答很简单。

    “那样,国家不是就会穷”

    “怎么会诗经里写:凯悌君子,民之父母。你听说过儿女富有而父母贫穷的吗”孔子反问。

    鲁哀公点点头,然后笑了,苦笑。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信服呢”鲁哀公又换了一个话题。

    “提拔正直的人居于邪恶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信服。让邪恶小人居于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不信服。”孔子想了想,这样回答。

    鲁哀公点点头,然后笑了,苦笑。

    按论语。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聊天聊得很愉快,不过孔子还是有些失望,路上狠狠地叹了几口气。他不知道鲁哀公究竟是领会不了自己的话,还是根本就不认同自己。

    但是很快,孔子就知道答案了。

    冉有挨骂

    年底的时候,季康子准备改丘赋为田赋。什么是丘赋什么是田赋这一点历史上从来没有说清楚过。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两种老百姓税赋的方式。至于哪一种更合理,恐怕很难说清楚。

    在决定之前,季康子派冉有去向孔子请教。

    “我不知道。”孔子一口回绝了。

    冉有看老师不高兴,没办法只好回去复命。

    “再去一趟吧。”季康子又派冉又走了一趟。

    “我还是不知道。”孔子又是一口回绝。

    冉有没办法,又回去复命。

    “我自己去。”季康子有点恼火,干脆自己去走一趟。

    “夫子啊,您是国家的元老啊,等着您的意见下决定呢,您怎么不给个意见呢”季康子的态度总体还是比较谦恭的。

    “哎哟,真是不好意思,这方面我真没研究。”孔子找了个理由,还是拒绝回答。

    季康子很失望地走了。

    冉有走在后面,被孔子叫住了。

    “君子处理政事,要以礼法为依据:给老百姓的福利要尽量丰厚,办事尽量公平,赋税越少越好。如果这样的话,丘赋也就够了。如果不按照礼法行事,贪得无厌,就算是田赋也不够。再说了,如果你季孙想办事而又合乎法度,那么自有周公的典章可供参照。假如想任意胡为,又何必征求别人的意见呢”孔子气呼呼地对冉有说。冉有无话,只能点头,表示会把老师的意思转达给季康子。

    孔子,基本上反对一切旧制度的变革。

    终于,季康子还是没有听从孔子的劝告,在第二年春天宣布实行田赋。季孙家实行田赋,叔孙孟孙两家随后跟进,就连鲁哀公也在自己家不大的自留地上实行田赋了。

    冉有作为季孙家的管家,在推行田赋这件事上非常卖力,这让孔子对冉有非常不满。

    这一天,冉有上门来看望老师,于是师徒之间发生了争论,而这样激烈的争论在孔子与学生之间是从来没有过的。

    “求啊,我听说季孙准备去祭泰山,有这事吗”孔子问。

    “是,是准备去。”

    “求啊,泰山不是人人都能祭的啊,只有天子才有资格啊。当年齐桓公称霸想要祭泰山,都被管仲阻止了,季孙何德何能,怎么能去呢啊,这违背礼法啊。我问你,你为什么不阻止他”孔子说到礼法,非常激动。

    “老师,我也劝了,可是他不听,我也没办法啊。”冉有早就感觉到老师对自己越来越不满,可是也没想到一来就被呵斥。

    “哼,求啊,在礼法这个问题上,你真是还不如林放啊。”孔子更加的生气,说话也更加的不客气。

    按论语。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林放是谁历史没有记载,此人有可能是孔子的学生,也有可能不是,不过,林放曾经向孔子请教礼法。

    “老师,我想请教礼仪的本质是什么。”有一次,林放来问。

    “哇噻,这个问题很大啊。简单说吧,一般的礼仪,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对于丧礼来说,与其仪式齐备,不如内心悲哀。”孔子回答。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孔子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前,他是很讲究礼仪的形式和场面的。

    按论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冉有被老师训斥一顿,心头非常不爽,心说我现在怎么说也是鲁国的实权派人物,国君见了我也客客气气,老师您怎么这么不给面子,把我训得跟孙子一样。

    心头这样想,冉有就准备再搭讪两句,找个理由离开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刚才那一顿仅仅是热身,狂风暴雨还在后面。

    “求啊,季孙推行田赋,据说都是你在具体cao作,干得不错啊,挺卖命啊,人人都说你才是鲁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啊。”孔子把话题转到了田赋上,语气里带着讽刺。

    “老师,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啊。我吃着季孙家的俸禄,当然要尽力干活了。再者说了,屁股决定脑袋,老师觉得不对的事情,在人家季孙那里可能就是对的啊。”冉有有点压不住火了,跟老师针锋相对起来。

    “什么我看你不过是贪图富贵而已。我告诉你,升官发财,这是人人都想的事情。可是,如果用不正当的方式升官发财,君子是不会去做的。贫穷和卑贱,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的,但是如果不能以合乎道义的方式改变,君子也不会改变的。君子如果抛弃了仁,又怎么可以叫君子呢君子没有哪怕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不管是匆忙之间还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