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十五 远征 (第1/3页)
六十五远征 不待星子回答,辰旦又问:“朕让你读定鼎录,你读得如何了” 星子听他提起这茬,面露难色,迟疑了好一阵,终于坚定开口:“父皇所赐的定鼎录,儿臣已经认真拜读,只是其中有些计谋战术,儿臣实在不能苟同。【】” “不能苟同”辰旦勃然变色,几要发作,那是朕的心血所聚,是历代先皇烈火铁血中奋战所得,你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黄毛小子,竟敢如此狂妄真是事事与朕作对冷哼一声,忍耐着问:“为何不能苟同” 原来星子那日得了辰旦赐书,便回去认真研读,却越看越是怵目惊心,越看越是烦闷难解。书中的著名战例,星子曾早有所闻,只是箫尺当年谈及时,往往一语带过,星子也未做他想,今日方得其详。辰旦用兵确有可观者,但其中某些实战之计,却是其他兵书所少见者。 两军相争之地,运走粮食、烧光房屋、杀光百姓,以断敌军资源;或是假扮敌军,于敌人后方烧杀jianian掳,无恶不作,然后嫁祸于敌,并让人假扮平民四处宣扬,煽动仇恨,以争取民心;战胜之后,生擒的敌方将领并不劝降,或杀或囚,俘获的士兵则集中一处,威逼利诱,蛊惑欺骗,禁闭整训数月,然后分散编制入军,为己所用,反戈一击时让其冲在最前,既可消灭俘虏而不担杀俘之名,又可保存己方实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尚在其次,最让星子心惊rou跳者,更有其二。 其一是掳掠敌方平民老弱妇孺,冲锋之时,将这些老弱妇孺剥光衣服,在阵前赤条条地绑上数排,当作rou盾,鞭挞使之冲锋。敌方见自己亲人为质,多不敢放箭,而亲人哭号哀恸之声悲天动地不绝于耳,必使敌人军心涣散,毫无斗志,我军便可一鼓而下。辰旦美其名为“人盾战术”。 其二若是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则围城不打,断其外援。围城日久,城内居民在城外多有亲友,心急如焚,欲进城探望者,可搜尽其行李粮食,再放入城中,增加城内人口,使平民与守军争粮,而城内的居民若想逃出城外则一律赶回,否则格杀勿论。此举可加快耗尽敌方军粮,饿殍满城,更可扰乱军心,离间军民,以收兵不血刃不战而胜之功。辰旦美其名为“和解战术”。 星子想起,太祖平定天下的最后数年间,曾有喜都一役,围城五月,最后守将开城纳降,不战而胜,官修史书称之为“喜都和解”,视为军史上攻心之范例,大加吹捧。而野史谈到,城中平民冻饿而死累计至三十万。官修典籍著作连篇累牍,称颂先祖“爱民如子”“爱兵如子”“仁爱慈祥,如日出于东,恩泽天下”,原来竟是如此 星子只觉得那一页页绢纸上都浸满了鲜血,几番掩卷不忍卒读。而且充溢字里行间的得意骄狂之气,讴歌溢美之词,更让星子无所是从。虽然星子不是不懂古来军功,皆以鲜血染成,“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从前以为那只是战场上厮杀流的血,没想到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竟会无辜遭此惨祸。这样的战争,除了为上位者争权得利,天下苍生又有何益可为什么,这些惨绝人寰之事的竟是我的祖先父辈所为 “儿臣以为,”星子咽下一口口水,鼓起勇气道,“儿臣以为,其中有些计谋,实在太过残忍”“残忍”之后本应加上“卑劣”二字,星子究竟少了三分胆量,就此打住。 “什么计谋”辰旦追问。 辰旦追问,星子索性横下一条心,豁出去了:“比如,让老幼妇孺做为人盾,剥光衣服,绑在我军阵前冲锋” 辰旦不豫地打断他道:“你懂什么敌我不两立。战场上下,都是你死我活。你不杀人,人便要杀你。对敌怜悯,便是对己残忍。那些老幼妇孺看着可怜,都是敌军的亲属,本就对我军怀有极大仇恨。人盾战术,既可扰敌军心,又可斩草除根,有何不妥” 类似的话大哥也曾说过,你不杀人,人便要杀你,星子不由哆嗦了一下。复想,我便是大哥不共戴天之仇人的亲属,他却不肯连累无辜,我也从未对他怀有极大仇恨,为什么父皇就一定要斩草除根,一定要不择手段当然,这现成的例子不能给父皇说,和他辩论讲理也是徒劳无益,星子沉默了一下,又道:“喜都之役,围城数月,数十万无辜百姓活活冻饿而死” 辰旦仍是不等他说完,便疾言厉色地训斥道:“朕在书中已说得清楚,天寒地冻,城高池深,我军若是强攻,必定伤亡惨重,徒增损失。围而不打,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费一兵一卒,迫使敌军最终献城投降。此乃兵法的最高境界,你不会不知吧” 星子咬住嘴唇,知道父皇已十分不满,仍不愿隐瞒自己的观点:“乃知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禽兽尚物伤其类,何况同为父母生养之人哉虽举刀兵,不害天理。儿臣以为,即使战争之中,有些事情仍是不当为的。” 辰旦冷笑不止:“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酸儒,自己不能打仗,却要幻想太平盛世从天上掉下来,那些话也能当真当年先祖起事,群雄并举,若非有些非常手段,岂能打下江山,统一中原何况,古往今来,改朝换代,开天辟地,总是血流成河,白骨如山,秦皇汉武事业,几曾尧禅舜让和风细雨朕要你随军征战,便是要改掉你这妇人之仁的毛病慈不掌兵你不懂么” 星子听罢,却抬头对视着辰旦。一字一字,声音清楚而坚定:“仁者无敌。” 辰旦倏然变了脸色,死死地盯着星子,眸中怒意涌动。星子跪直身子,语气宁静平和,如风过深潭波澜不兴:“儿臣冒犯了父皇,儿臣这就去取鞭子来。” 辰旦鼻中冷哼一声:“又来这套你若不觉得有错,朕打你又有何益岂不是让你更腹诽朕么” 星子叩首:“儿臣不敢腹诽父皇。” “是了,”辰旦咬牙复切齿,“你不是腹诽,你是当面犯颜直谏,朕真该庆幸” 星子垂眸,不再接口。 辰旦深深地吸了几口气,迫使自己冷静后再开口:“朕眼下事务繁忙,千头万绪,没工夫与你多扯。朕不管你如何想,这定鼎录你必须倒背如流。你若读完了,便将原本还给朕,自己再默写一遍。待大军出发上路,朕便要查验,若是错了一个字,便是十鞭,你记住了么” 星子虽对定鼎录甚感头痛厌恶,但与应付德王一样,犯不着为背书默写这种表面文章而违逆父皇,遂应道:“是儿臣遵命。” 辰旦瞟了他一眼:“眼下这江山皇位,是先祖当年浴血奋战,千百万人头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