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这就是大势所趋啊 (第2/3页)
,跟着瞎搞。”李大猛也抱怨了一句。 猎户这个职业,从人类社会之初就存在,一直延续至今,也没说把什么猎物给打绝根喽。 李卫国则指着鹿群:“猛子,你随便挑。” 结果赵广定一听不乐意了:“俺手下的弟兄,你可不能随便整走。” 李卫国大乐:“广定叔,人家猛子是用山驴子换的,都给咱们拉来了。”qqxδnew 赵广定还是不大情愿:“山驴子才多大个,比梅花鹿小多了。” 这玩意又不是杀了吃rou,要看经济利益好不好。 不过李卫国也知道,赵广定天天伺候这些梅花鹿,感情当然也最深。 李大猛则从解放包里掏出来一个东西,外面用塑料布包裹,打开之后,里面是油纸包,油纸已经被浸透。 再打开油纸包,里面赫然是一块骨头。 “大拿叔,这是俺爹送给你的虎骨。”李大猛说完又瞧了赵广定一眼,“这位大叔,等大拿叔泡好药酒,肯定也有你一份。” 赵广定一听,立刻眉开眼笑,伸手拍拍李大猛的肩膀:“好小子,走,叔领你挑鹿去!” “出息,一块虎骨就把你收买了。”王大拿当然要表示一下鄙视,然后乐呵呵地接过虎骨,一瞧断茬,就知道肯定是真的虎骨。 虎骨非常致密,所以老虎爪子扑击的威力才会那大。 只是这玩意越来越少,搞得王大拿家里的药酒,都快断了,这块虎骨,还真是及时。 很快,李大猛就挑选了一公一母两只梅花鹿,都是最早一批驯养的,直接拴在马车后边,就能领回去。 大老远来的,李卫国当然不肯放人,怎么也得吃顿饭住一宿,明天再说。 于是他把李大猛赶来的马车卸下来,然后去水库边上,从冰窟窿里边拽上来专门养鱼的网箱,弄上来十几条大鱼。 留两条晚上回家炖上,剩下的都装麻袋冻上,给李大猛明天带回去。 “国子哥,可用不了这么多。”李大猛瞧着装了两麻袋的大鱼,觉得李卫国实在太热情啦。 “马上就快要过年了,留着到时候吃。”李卫国把冻鱼给拎到马架子这边,明天一起装车,剩下的两条鲜鱼拎回家。 在路过塑料大棚这边的时候,李大猛又有点不懂了:“这啥玩意?” 李卫国给他简单讲了一下,瞧见郑先农和几名知青在大棚里边忙活呢,就领着李大猛进去溜达一圈。 二人掀开大棚的棉门帘子钻进去,好家伙,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郑大哥。”李卫国打了个招呼,郑先农奔过来,就穿着个线衣,头上还热气腾腾的。 李卫国把李大猛给介绍一下,郑先农手上脏,也就没握手,乐呵呵地说道:“猛子兄弟来得正好,我们试种的韭菜和芹菜刚好能吃了,一会割回去点,晚上添个菜。” 李大猛这才瞧见,不远处的地面上,有两片葱绿,他也忍不住咂咂嘴:“厉害啊,大冬天能种出青菜,还是你们厉害!” 李卫国笑笑:这才刚开始。 他也凑到韭菜地瞧瞧,已经长了一尺多高,正好割头刀韭菜。 芹菜畦里就更高了,也割了一小捆,回家炒粉条。 青菜怕冻,回家的路上,只能掖到棉大衣里面。 晚饭也挺丰盛,有鱼有rou,最惹眼的是土豆丝炒韭菜,芹菜炒粉条。 这年月,大冬天的吃到青菜,那是真新鲜,以至于大伙的筷子都不往那些鱼和rou上招呼,全都夹这俩素菜。 郑先农当然也被李卫国给叫过来吃饭,看到这一幕,也觉得脸上有光,便开口说道:“还有二十多天过年,正好到时候,每家能分一小捆芹菜和韭菜,够包饺子啦。” 葛卫红一听立马拍手叫好:“郑大哥,我最喜欢吃韭菜鸡蛋馅儿的!” “韭菜有,鸡蛋你自己想招。”王燕也忍不住笑,这一说吃的,葛卫红最起劲。 “我总不能自个生蛋吧,金梅大姐,你鸡场里面的小鸡,到时候能下蛋不?”葛卫红只能向李金梅求救。 李金梅翻翻日历:“今年过年晚,年前就立春,打春之后,小鸡就陆续开裆下蛋,没准过年的时候,真能捡鸡蛋。” “好,到时候可得盯着点,别把鸡蛋冻喽。”葛卫红攥着小拳头,瞧那架势,是准备跟母鸡耗上了。 大伙也都瞧着她乐,连李大猛都一个劲嘿嘿,他觉得李卫国家里真热闹。 王大拿和赵广定陪着李大猛喝几杯,李卫国一般时候,也不怎么喝酒,陪了一盅,意思意思就得了。 等到晚上,李金梅和李玉梅她们姐俩出去找宿,都被王燕给拉到知青宿舍,正好在那也能复习。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大猛这才满载而归,赶着大马车,车上放着两麻袋冻鱼,还有一个鸡笼子,里面装着一只大公鸡,十只小母鸡。 马车后面,还拴着两头梅花鹿,颠颠地迈着小碎步。 瞧瞧这一车东西,李大猛使劲甩了一下大鞭子,嘴里念叨着:“国子大哥真够意思,下回争取多给送点好东西来!”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进入到二月份,今年过年确实比较晚,十五号是除夕。 不过现在这时候,过年最是隆重,大人小孩都盼一年了,所以提前半拉月,就开始准备。 就算平时日子再紧巴,过年的时候,也得置办点年货,争取给小孩做一件新衣服,一家老老小小,都乐乐呵呵过大年。 小娃子们最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能穿上新衣服,过年能有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能给买几挂心心念着的鞭炮。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他们嘴里天天念叨着,掰着手指头计算着日子。 有了盼头,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李卫国家里也忙碌起来,而且准备的年货,也格外丰盛。 李金梅已经向知青们发出邀请:都来她家过年。 知青们扎根农村,过年也回不去家,所以李金梅干脆都把他们叫来一起过年。 要是换成往年,李金梅可真没这个底气,不说别的,这些吃的喝的都置办不起。 今年日子好过了,她自然也就变得大方起来。 腊月二十一这天,李卫国把小四轮发动起来,准备跑一趟公社,进行采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