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3、考试自主 (第2/3页)
平高不高,不在于拥有高学历人群的占比高不高。 如果受高等教育的优势仅仅是拥有入场券,那么数量越多,入场券的含金量就越低,不利于高学历人才的发展,还会让底层学历更加贬值,不利于所有人的发展,这跟货币通胀是一个道理,视为学历通胀。” 有学员问:“难道每个人都是大学生乃至博士生,全社会都是高端人才,这不好吗?!” “对啊,让更多的人共享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整体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难道这个初衷有错吗?”另一位学员附和。 “这个初衷非常好,教育所追求的,当然是整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是优质的人才,并不是人才的总数量太多不好,而是要把握好教育的层次感,这是两个概念。 譬如100元和50元、20元、10元、5元、1元之间的占比,如果币值不分大小无法流通;如果100元的面值太多,人们使用起来就会很不方便;如果零钱太多不仅携带不方便,使用时也同样不方便。” “那么教育的层次是怎么区分的呢?”有学员问。 “普职是第一层,是重中之重的基础层,全民皆优质人才的愿景,在这一层就必须实现。 第二层网大,是普职的进一步提升。网大生名额不设限,最好全民都能网大毕业。 第三层,每个人的学历都不一样,阅历、能力、职凭、文凭各不相同,注重学以致用的能力,阅历和能力是最好的学历证明,几乎一个人代表一个级别。 第四层研大,人才占比不高,主要目的是产出创新成果,是各行业的领头羊,带领各行业朝着最尖端的科技领域发展。 考研大易、研大毕业难,研大生和研大毕业生完全是两个层次,研三、研二和研一之间的含金量天差地别,只有实实在在取得成果才能升级。 这样一来人才的层级就非常丰富鲜明了。” “那么,怎么衡量社会的实际需求呢?具体的标准和依据又是什么呢?” “社会实际需求如果用可视的方法去衡量的话,当然就是全社会岗位的需求量和未知行业的潜在需求量,而人才是否符合发展,有几个风向标: 一、用人单位是否轻易就能准确招聘到的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 二、创新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是否放缓。 三、新兴行业冒起的速度和数量。 四、新兴行业人才的数量和能力是否能及时跟上。 五、社会有没有就业压力。 六、是否幼有所养,壮有所用,老有所依。” 许三友按了下遥控,继续说:“今天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都能积极提问、积极发言,这非常棒!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 屏幕上出现一份笔记: 一、学历 ①学历=文凭+职凭+阅历 ②每个人的学历都不一样,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学历。 二、普职教育 ①大学级别以下的职业学校,统称普通职业学校,简称普职。 ②形式上分综合普职和某专业普职。 ③覆盖所有职业职位。 三、普职课程 ①文化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中、小学的十二级课程。 ②专业课程要求两个以上,也就是1 N 2。1代表所有必修课,N代表几门选修课,2代表两门专业课。 ③分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 四、考题库 ①严格管控考题库,题目表述清晰准确,内容紧贴社会民生,实用性强。 ②考试出题不能超出考题库的范围,谁都没有私自给学生出题的权利。 ③每学期都会进行一两次增减微调,谁都有权利上交《考题删补申请书》。 ④考题库的五点作用: ⑴能简化考试流程。 ⑵有利于各种风格的教学视频百花齐放。 ⑶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保护神。 ⑷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中间轴,没有这个轴,所有运转都会受阻。 ⑸考题库是“行业标准”。 ⑤考题与答案就像灯塔,指引着学生思考和观察的方向,指引着教学的方向,把握住考题与答案,就等于把握住了教学的命脉。 五、考试自主 1、模拟考 ①在个人学习电脑里完成,跟平常练习一样。 ②分数不作为参考依据。 2、网大和普职升级考、毕业考 ①考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提前预约考位。 ②必须到线下特定的考场完成考试。 ③每级所有科目都通过才能升级。 ④每科每年有三次考试机会,不设年限。 ⑤线下的专业考试,流程和内容非常清晰明了,要求能熟练使用技能。 ⑥即使普职文化课未修完,但只要专业课修完后,就可以申读和参加网大升级考。 3、高考 ①大学分为网络大学和研究学院,高考细分为考网大和考研大两个部分。 ②考网大以普职课程内容为主,考研大以网大课程内容为主。 ③考生提前报名,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