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_第212章 以静制动,刘备稳坐青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以静制动,刘备稳坐青州 (第1/2页)

    第213章以静制动,刘备稳坐青州

    曹cao宣称支持长安的子刘协,扬言要讨伐涿城的伪帝,打破了黄河以南诸州势力观望两帝相争的平衡。

    臧洪紧随曹cao,遣张超向长安进贡,刘协封臧洪为兖州牧、安北将军、鄄城侯。

    庐江太守陆康、豫章太守华歆也相继传檄各县支持长安。

    丹阳太守周昕、前九江太守周昂则是拥护涿城子。

    徐州刺史陶谦在治中从事王朗的建议下,派王朗向刘协进贡表示对长安汉室的支持,刘协得到陶谦的奏章后升任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郯城侯,王朗则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零陵太守张羡不服刘表,选择了支持涿城的子。

    袁绍令张羡为长沙太守,督零陵、桂阳二郡。

    寿春。

    周昕和周昂二人,得到了袁绍的授命,暂时放弃了跟袁术交兵。

    公孙瓒委派的涿城使,也经由青徐、抵达了寿春。

    看着骠骑将军印、扬州刺史的印绶,以及总督兖、豫、扬、徐四州兵马的圣旨,袁术的表情阴晴不定,让宣旨的公孙纪内心泛起了忐忑。

    “公孙将军对袁将军颇为钦佩,一直都认为袁将军才是汝南袁氏最杰出之人。”

    “因此公孙将军请陛下赐封袁将军为骠骑将军、扬州刺史、总督兖、豫、扬、徐四州兵马,位在邺城袁车骑之上。”

    若是换个人,估计已经接旨谢恩了。

    然而,公孙纪的话却如尖刀一般刺在袁术心口。

    怒火,自袁术心底滋生。

    袁术看向公孙纪的眼神也变得不渝了。

    “传国玉玺,是本将自洛阳寻得!”

    “公孙瓒窃据传国玉玺、妄立河间王刘陔称帝时,为何不曾想起本将?”

    “本将自置扬州刺史,何须刘陔来册封?”

    “总督兖、豫、扬、徐兵马更是可笑,难道本将接旨了,陶谦、曹cao、臧洪、刘繇,就会将兵马交给本将吗?”

    “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这也配让本将接旨?”

    “连袁绍那个妾养的,都封了邺侯,公孙瓒连个县侯都不肯给一个?”

    袁术一连几问,将公孙纪给问得有些呆:“袁将军想要县侯,公孙将军肯定会给的。待我回去回禀公孙将军,一定给袁将军请封个县侯。”

    袁术更是不满:“本将不问,公孙瓒就不准备给本将请旨封侯吗?”

    “回去告诉公孙瓒,大将军本将可以让给他,但他要封本将为大司马、开府、假节,兼兖、豫、扬、徐、青、冀六州都督。”

    “以及,九江侯!”

    公孙纪愣住:“袁将军,这封侯最高就是县侯了。”

    袁术眼一瞪:“胡!郡侯自武帝时就有了,什么叫最高是县侯?推恩令下,多少郡侯本将岂会不知?”

    公孙纪顿时无语。

    你也知道是推恩令下的郡侯。

    那是汉室宗亲才有资格!

    即便是汉室宗亲,现在也没有郡侯。

    “袁将军,那是前朝——”公孙纪试图打消袁术的念头。

    然而,袁术又岂会如公孙纪之意,挥袖一甩:“不封九江侯也行,可封本将为九江公。”

    公孙纪已经彻底无语了。

    封郡侯都不行,还想封郡公?

    “袁将军,这郡公未有先例。”公孙纪硬着头皮道。

    袁术哈哈大笑:“谁没有先例?昔日王莽不就是被赐封的安汉公吗?回去告诉公孙瓒,直接封本将大司马、九江公、骠骑将军、扬州牧,享开府、假节之权。”

    “不必再言!”

    “再敢废言,叉你出城。”

    袁术令人直接夺下印绶和圣旨,然后就将公孙纪驱逐出城。

    “岳丈,为何非得要大司马、九江公?如此一来,岂非又得罪了公孙瓒?”黄猗不理解袁术这反应。

    如今袁术在寿春四面皆敌,正是需要盟友的时候。

    袁术冷笑:“大司马、九江公、骠骑将军、扬州牧、开府、假节,有了这些头衔,待本将驱逐了扬州的叛贼,在寿春自立九江王,公孙瓒也得给本将将王印送来寿春!”

    “至于得罪公孙瓒?得罪了又能如何?”

    “以如今的局势,本王的要求他都得答应!”

    袁术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狮子大张口。

    若有传国玉玺在,别拥立新子了,袁术自立称帝都敢。

    如今只是索要一个的九江公,已经是袁术给公孙瓒留面子了。

    自丢了传国玉玺后,袁术就一直在思考未来。

    直到偶然间,袁术翻阅史书,看到了王莽称公,然后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到最后的真皇帝。

    于是,袁术心中有了对未来的想法。

    当曹cao宣布支持长安的刘协后,袁术就知道机会来了。

    袁绍公孙瓒正在黄河以北跟董卓打得火热,如今曹cao公然宣称支持刘协,势必会打破黄河以南诸势力观望的平衡。

    果不其然。

    陆康、周昕、周昂、臧洪、陶谦等太守刺史的表态,让黄河以南的势力对袁绍公孙瓒构成了威胁。

    公孙瓒也如袁术预料之中来送印绶圣旨了。

    “先遣人给周昕和周昂去信,本将既然已经是骠骑将军、扬州牧、总督兖、豫、扬、徐四州兵马,他们就得听命于本将。”袁术没有半点的不适应。

    周昕和周昂本就是袁绍的故吏,如今形势所迫,不得不暂时放弃跟袁术交兵。

    对于袁术的要求,周昕和周昂没有反对。

    毕竟在这扬州,如果不听命袁术,就得跟拥护长安子的刘繇、陆康、华歆等人交兵的同时再跟袁术动武。

    那就成腹背受敌了。

    诸州乱象,包括陈王刘宠遇刺一事,都陆陆续续的传到了临淄城。

    因曹cao率先宣称支持刘协而引发的一系列动乱,也引起了青州文武的激烈讨论。

    青州的讨论核心不在于支持刘协还是刘陔,而在于是否要向刘协表明立场。

    前后将近一个月,这讨论都未休止。

    而身为别驾的郑平,则是在得到曹cao宣称支持刘协后,就以巡视诸县为由暂离了临淄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