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电影 (第2/2页)
弱智的借口。 “两年又两个月零七天。”叶梦玲却不用半刻犹豫,便回答道,脸上的得意呼之欲出,忽而神情又沉了下去,轻声说道:“你这记性啊,上次连我生日都忘了,那天晚上下课也没有等我。” “是我的不对。”杨帆回忆起高中时期和叶梦玲相处的细节,确实在某些时候有点大条的杨帆时常会忘记和叶梦玲说过的话,致使叶梦玲经常会怒不可遏,好几天微信消息不回,直接玩消失。 “没事没事,我大人不记小人过,不会和你计较的。”叶梦玲仰头用一种和她娇小身躯极不相称的豪迈姿态朗声笑道。 杨帆看着眼前的叶梦玲,怔怔默然。他突然发现以前好像从来没有这样的仔细的看过她,竟也从未发现过她竟也有这样的丰富表情,那稚气未脱的脸庞让杨帆不知不觉间嘴角扬起一丝弧度。 “你在看什么?”叶梦玲一脸狐疑,两只纤纤玉手在自己的脸上左右摸索。 “谢谢。”杨帆接过叶梦玲手中的礼物,又向前伸出一只手,但是那只手在空中又停了下来,伴着叶梦玲眼里的疑问,杨帆转而用食指轻点了一下她的眉心。 杨帆的手指在接触到叶梦玲额头的时候,竟然感觉到了一丝温差上的暖意,这在四月的天气里是极不科学的。 “嘿嘿~”叶梦玲仰头望着杨帆的侧脸在月光下忽明忽暗,让她觉得好像自己凑得再近也无法把眼前的男人看得真切,“对了,你想好考哪所大学了吗?” “还没,你呢?”叶梦玲的话不仅提醒了杨帆,这次回到高中时期,先不管是出于何等匪夷所思的原因,眼下的当务之急无疑是要面对几个月之后就要到来的高考。想到这里,杨帆不觉有些出神,自己一事无成的人生似乎就是从十八岁的那场考试开始的。自从上了高中之后,杨帆就对学业开始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甚至在考试当天都差点睡过头险些错过最后的进场时间。 一步错,步步错。 在人生长河里的行程,似乎容不得半点懈怠,奔流汹涌多少次在杨帆不经意间便将他击入谷底。
“我啊,应该是报播音系吧,至于哪所大学,现在还没有想好,如果最后的成绩理想,我肯定希望能上余城传媒啦。”叶梦玲沉醉在自己的规划中,心中不免畅想起余城的现代化建筑。 叶梦玲一直在播音方面极具天赋,当年人美声甜的她被上届学长力排众议,以不容质疑的强硬手腕破格招进学校的播音社,并在半年之间就占据每天校园广播的各大热门节目。杨帆记得当时备考英语听力期间,高三学生的晚自习前都要做一遍听力模拟,而当时担任英语听力主持人的正是叶梦玲,当时几个要好的伙伴还会在听到教室前方墙上喇叭里传出叶梦玲声音的时候,便转过头向杨帆投以高深莫测的隐晦笑容,杨帆对此哭笑不得。 “志向远大。”杨帆本想说几句激励共勉的话,只是在脑中反复组织语言后便一一撤回,最后蹦出这样一句听起来有点嘲弄意味的四字真言。 “你呢?”叶梦玲也没有计较杨帆故作深沉还是有意嘲讽的鼓励,小心翼翼柔声问道。 杨帆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因为在现实中的杨帆当年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只是读了一个稀松平常的专科学院,并且在那个学校认识那个让他至今都无法释怀的身影。这次当叶梦玲问及未来的规划的时候,杨帆犹豫了,难道重生一次还要得过且过的混个大学结束自己的学生时代?这显然是杨帆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堕落行径。但是如果不去那个学校,那又怎么会遇到那个女人,又怎么会有后来的那些百转千回的情绪。是与非,感情和前程的抉择在杨帆的脑中铺散开来,并迅速占据他大部分的理性逻辑。 “余城大学吧。”杨帆一时半会确实想不出合适的回答,便敷衍回答道,即使这个回答说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异常滑稽。 “那可是z省最好的大学啦,而且据说我们学校至今还没有出现过能考上余城的学生呢。”叶梦玲似乎被杨帆的回答惊讶到了,嘴巴张成一个o型,那对周边略有红晕的水灵眸子像是在诉说着她的难以置信。 “不信算了。”本来就是随口胡诌的理由,杨帆也没有兴趣去做过多解释,他深知去不断的圆一个谎话的工程量是需要大量精力和语言天赋的。 叶梦玲一听就急了,赶忙连连摆手否认,嘴里的话也说的略显急促:“没没,我怎么会不信你呢!” 叮铃铃·· 晚自习的下课铃响了。 “回了,早点休息。”杨帆看到死党从教室出来,晚自习后和钱鸿刚相约一起去食堂吃夜宵是他们高中时期的惯例,便转头和叶梦玲告别道。 “好吧~”叶梦玲呆呆的站在原地,对于话题结束的过于草率心中难免有些不忿。 杨帆和钱鸿刚勾肩搭背的走下楼梯,脸上已恢复了平日里的轻佻浅笑,和身边路过的相熟朋友不断的亲昵招呼。 曾经在刚工作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杨帆都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走进电影院去好好的看一次电影。相比动辄一两个小时的传统电影,杨帆后来更加钟情于短小精炼的微电影。 或许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不一定就非要有公式化的起承转合,每一段人物之间的牵扯与羁绊也不一定都要有惊心动魄的开始,或者是最后面对面好好的说一句再见。就像杨帆很享受独自看电影的那份怡然自得,却不是每段经典都需要从头看到结束,他怕自己会沉浸于那种主人公带来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有的时候不一定只有出演剧情的人需要有忘我的代入感,观看影片的人何尝不会因为其中人物的一个细微表情而入戏至深。 所以与其去联袂出演一部冗长的俗套文艺片,杨帆更愿意做自己那部也许在外人看来大失所望的微电影的导演。 如何开始结束,都在自己手中把握。 亦或是不必开始,也不会有结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