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掌教 (第2/6页)
做到和刚才那般强势了,因为真的会有可能酿出大祸。 而众弟子看到这一幕,也都不由咽了咽口水。 绿儿姑娘终究是服软了? 宋知书也太强了吧? 不,不是宋知书,是古云大儒,还有那降临再次的千百儒家读书人,强势如绿儿姑娘,也不可能直接撕破脸皮,因为后果她承受不起。 所有弟子都觉得有些奇幻,形势就这样逆转了? 宋知书,没事了? “古云先生与各位先生何必动怒。” “我家侍女确实对古云先生不敬,但她也是在履行我太昊剑宗的门规,若古云先生真认为她哪里做的不妥,我回去必然会教训一番。” 但也就在此时,一道身影自虚空上出现,一袭白发,英俊过人,气质超凡。 他语气听起来平淡且温和,但却给人一种威严感,有不容置疑的味道。 是太昊剑宗首席大师兄,慕长歌。 “我等见过大师兄。” 执法堂广场上,众弟子当即起声开口。 一旁的白昊辰也没有继续沉默下去,躬身见礼。 首席大师兄,在宗门中的地位和权力基本仅次于掌门之下,若要做类比的话,那就是大周王朝的太子,未来的储君,其身份已经不是弟子那么简单了。 “公子。”绿儿姑娘也走向前来,行礼后便退到一边。 既然公子来了,那接下来就没自己开口的理由了。 况且古云大儒和在场千百儒家读书人的真身,也确实不是她能够比拟的。 “长歌道子。” 古云大儒以及那些映照而出的大儒们,也一个个开口,非常客气。 慕长歌不同于其他人,慕长歌是太昊剑宗首席大弟子,身份非凡,即便是大儒,在场南派的千百读书人,也需要以礼相待,不仅是因为身份,也因为儒家说奉行的以礼相待。 “长歌道子客气了,老夫并未怪罪绿儿姑娘,只是想要将事情论述清楚而已。” 古云大儒在拱手后,当即选择开口:“我知太昊剑宗有门规,儒家也不适合插手,但不管怎样,太昊剑宗设立门规的初衷,为的肯定不是一味惩处,而是公平公正。” 他的话非常简单,不希望只抓着一件事情不放,只希望给宋知书一个公平公正而已。 像绿儿姑娘那种态度,明显就不是如此,只论一个人的错,而不想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也不管被杀的白秋玉,到底是做了什么恶,这一点无疑有些问题。 古云大儒之言,其实也是宋知书的态度,更是在场众多弟子的心中所想。 宋知书杀人要受到惩处,可白秋玉也不是无辜的,李刀等人所遭遇的那些,在场众人心里其实都非常清楚,那宋知书要受罚,白秋玉呢,也不是无辜的吧? 只是众弟子没有说出来,也不敢说出来,理由也非常简单,因为斗不过。 一但开口,那势必会引起更重的处罚,有几人会这样做呢? 他们也想要宗门公正,可最后公正了吗? 显然没有。 “古云先生所言不虚。” 慕长歌点头,言语之间非常淡然:“白秋玉的确有错,但不管如何,也应该交由门规来处置,而不是让门下弟子私自泄愤,我知儒家要知所先后,有自己的规矩,但太昊剑宗,也有太昊剑宗规矩。” 这一席话,看似是站在了公正的角度,但实际上的意思还是和绿儿姑娘一样。 就是无论白秋玉的错,还是宋知书杀人的事情,都要按太昊剑宗的规矩进行处理,儒家不应该管。 古云大儒听出来了,在场众多弟子也听出来了,慕长歌言论确确实实没有任何问题,可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白秋玉违反门规在先,却不见惩处,才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如果正如慕长歌说的那样去做,白秋玉一开始就不会设下圈套设计宋知书。 相反还会受门规所出发,因为他那样做,确实是违反了门规,残害同门。 这在太昊剑宗,也属于大罪,放在其他仙门也是不允许发生的。 可最后白秋玉终究没有受到门规惩处。 才愈发胆大,仗势欺人,最后有了宋知书忍无可忍的出手。 古云大儒知道这些,便继续回应,语气也变得有些强硬:“长歌道子,宋知书只想要一个公正,但道子手下的侍女,却完全不管这些,直接出手,这又符合太昊剑宗的规矩吗?” 他已经看出来了,慕长歌出来并不是为了平息事端,依旧是想要让宋知书伏法。 对于这些,古云大儒也知道慕长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宗门改制,在这种关头,慕长歌的决定和威严不容挑战,不容改革就会受挫,从而无法继续推行下去。 这是行恶吗? 并不是。 古云大儒并不知道慕长歌这样做是否是错的,但太激进了。 同样是弟子反差,却拿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态度。 正是如此,古云大儒才没有选择继续客气,而是拿出自己的态度。 不过若换做之前,他不会这样做,会依旧客气进行周旋,因为要保护宋知书,迷惑他人,但宋知书已经展现出在儒家上的强大天赋了,自己这样做不会引起丝毫的怀疑。 而这也正好可以掩盖,让外人无法探寻自己保护宋知书的真正目的。 所以古云大儒选择了强硬态度。 “可杀人就应当偿命。” 慕长歌面对古云大儒的强硬,语气依旧是不急不缓:“我知现在的宋知书对于儒家而言很重要,可他现在毕竟是太昊剑宗的人,也应当按照门规进行处置。” 慕长歌的声音虽说听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