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掌教 (第5/6页)
的故事。
他就站在虚空之上,周身有无数玄光环绕衬托,缥缈而出尘。 老者正是太昊剑宗掌教。 “弟子见过掌教。” “弟子见过掌教。” 执法堂所有人都低下头,言语恭敬到了极点,不敢抬头瞩目。 慕长歌与白昊辰等人也没有犹豫。 微微躬身,带着敬意开口。 古云大儒以及一众读书人映照而出的真身,亦是如此,纷纷开口:“太昊掌教。” 敲响鸣冤鼓的宋知书也将鼓锤放回原处,低头见礼:弟子见过掌教。 “所有的事情,我都知道了。” 太昊掌教点头,言语并无任何起伏,还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情绪。 他的出现,让大周文宫读书人和慕长歌之间的对峙和火药味彻底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取而代之的是平静,仿佛所有事情,都会在太昊掌教出现后,有了最后的定论。 太昊掌教看了一眼宋知书,又望向慕长歌,继续道:“你们二人互有道理,但长歌没错,宋知书你自然也没有错。” 他开口,直接下了定论,那就是两个人都没有任何过错。 这让在场弟子们都很疑惑,不明白其中意思。 不过太昊掌教并没有选择解释。 只是看着面前的两个人。 他明白,二人之争,实际上是一场博弈,圣人陨落,气运分,造化出,乃大争之世,人人都想要抢夺这一场气运,主导未来的走向。 所以太昊掌教 慕长歌改制,为的就是想要太昊剑宗变得更加强大,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因对未来的大乱。 这一点无可厚非,也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因为弱小着就注定很难生存、唯有不断变强。 慕长歌如此,就是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大的改变。 大劫将至,圣人以最后的力量,再保天下一甲子。 可留给他们真的有这么多时间吗? 连太昊掌教都无法肯定。 如果大劫提前来临又当如何,所以慕长歌的改制,初衷是对的,即便方式有些激进,但非常之事,用非常之法,能说是错的吗? 也就是为什么,他在知道改制明明有很多激进并且有一定弊端的情况下,依旧没有选择干预的意思。 而宋知书呢? 讲究的仁义道德,讲究公平公正,不应该有徇私之事,为宗门改制后那些遭遇不公的人而敲响鸣冤鼓,为有弟子滥用权力而选择出手,这错了吗? 生而在世,就算修仙者也应该明理,知晓对错。 这很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所以宋知书实际上也没错,为的是人最可贵的那些。 慕长歌是为了强大,为了应对大劫之变,为了能够在短内让太昊剑宗快速成长。 宋知书是为了仁义礼仪和道德,加以约束,保主作为人和修士最难能可贵的哪一点,所有二人都没有错。 这是太昊掌教的想法,所以才会有刚刚的言论。 而在他说话之后,慕长歌没有开口,站在旁边依旧平淡。 宋知书也是如此,因为掌教的意思自己也非常清楚,他敲鼓怒斥的不是改制有错,而是不公,经此而已,至于是否是针对慕长歌,宋知书没有这个想法。 他只是将心中所思所想说出来而已。 此刻,太昊掌教看着面前这一幕,略带笑意:“此事我心中已有决断,古云先生,长歌,宋知书,与我去无极宫内商议,一定会给你们一个公正的答案如何?” 太昊掌教的话,就是不想让事情继续扩大了,因为已经足够了。 现在不仅大周文宫、大周圣上知道了。 之前宋知书所展现出来的儒道天赋所形成的异象,怕是就连蜀山、青城以及众多仙门都知道了,或许就在等待着最后的决断。 所以太昊掌教必须要将事情压下,不想完全超出控制。 “太昊掌教既然有了决断,那请直接开口。” “事情已经闹大,不仅我大周文宫读书人需要一个答案,想必很多人也在等。” 古云大儒却是开口,并没有同意。 因为他想的也很简单,自己现在只是一道意志,而且能支撑的时间也不久了,身后那些映照而出的文宫读书人,也不可能起太大的作用。 若真去了,万一太昊掌教选择维护慕长歌呢? 他没有任何应对的措施。 在这执法堂,自己至少还能有点作用。 “好,就依古云先生所言。” 太昊掌教颔首,并未拒绝,再一次开口:“圣人陨落,天下大变,甲子年后,又有浩劫来临,那是一场大难,没有人能保证活下来的是自己,宗门改制,为的是让我剑宗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培养出更多强大的弟子,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长歌的手段或许有些激进,可终究是为了我剑宗,为了因对即将来到的浩劫,相信古云先生对此应该也能理解。” 古云大儒点了点头,他心中也并未认为慕长歌改制有错,只是觉得太快了,不顾底层弟子。 而且上次自己和徐元等大儒来太昊剑宗,也精进行了提醒。 只不过那终究是太昊剑宗内部的事情。 所以就没有多言。 太昊掌教见古云大儒点头,继续道:“宋知书为同门伸冤,心中有大义,不惜选择犯险,不求回报,所做一切为的也是我太昊剑宗,门下弟子此等品质,我亦觉得欣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